2)第53章 死劫难逃_重生之皇太子胤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个包袱。

  拎出包袱,石文炳好生奇怪,怎么看都不是自己的物品。拿到方桌上解开细看,竟然是一个精雕细刻的紫檀盒子,有锁扣,却没上锁,石文炳顺手就打开了盒子。

  修茂上船后,吩咐船家抛锚起航。踏进姐夫的房间,却见姐夫坐在方桌旁一动不动。瞥见桌上的紫檀盒子,修茂忙不迭抱起,看清楚后,大骇惊呼:“这不是我让余成换进交泰殿的玉玺吗?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石文炳面若死灰,眼神呆滞,“原来,我果真是因为传国玉玺死于非命。看来,我是在劫难逃。”

  皇帝行经京畿至山东境内,最后巡视的是云梯关。云梯关一段水势散漫,沙渐淤积。皇帝亲临堤岸,胤礽与两位兄弟也在父皇的指引下,观察地形,测量水位,计算沙量。

  年年拨款加高堤坝,却是年年冲垮,洪流泛滥,皇帝总觉治河方法失当。云梯关的水流一路东向,最后汇入大海。皇帝索性带着儿子们与随行官员走走停停,最后到达入海口。

  通过细心观察,胤礽发现入海口因水势迅急,能冲刷泥沙。走访当地百姓,也询问过多位治河官员与河工,胤礽觉着应该因地制宜,采用疏浚之法。

  没曾想,此提议与皇帝的设想一致。皇帝在京时,读着一本本奏折,就觉着情形不对。一味投入钱银修堤筑坝,显然不符合实际,解决不了问题。皇帝翻查过很多治河资料,心里早有了主意,此行前来就是要眼见为实。

  皇帝没有立刻表现出来,同时征询了胤禔与胤祉的看法。

  此番出巡,胤禔鞍前马后负责父皇的安全,十分认真,皇帝不止一次地夸奖他办事勤恳。可到了治河一事,胤禔显然不上心,可也不愿附和胤礽,便还是坚持原先修坝筑堤的老方法。

  胤祉向来是随着太子哥哥的,既然老方法无效,为何不另寻它法,遂也支持胤礽的提议。不过胤祉并非头脑发热的人,前言虽站在胤礽一边,后语却强调治河官员要拿出具体可行的疏通方案。

  听过三个儿子的看法,皇帝突然就想到一个词,“各在其位”。无限放大这种情怀,皇帝想当然的希望儿子们就该是这样和睦相处,同时发挥自己的作用,成为皇帝治国的肱骨之臣。

  当下,皇帝就下旨,依太子之言,改为疏通泥沙,使河水顺流而去。

  结束巡视,皇帝启程回京。尚在山东境内,皇帝接到海青密报。该是就寝的时候,皇帝屋里烛火明亮,忽而来回踱步,忽而停下思量。最后,叫来侍从,吩咐去请太子过来。

  佟国维、明珠审案的记录在移交海青与索额图之前,皇帝自是看过。当时一见“反清复明”的口号,皇帝就上怒,甚至怒到“宁可错杀,也绝不放过”的程度。人一旦失去理智,就会自行编排恐惧

  请收藏:https://m.16d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