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九十八章 梳理脉络_兵道争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知兵点点头,教社本来就是李适调节基层与政府之间的一种特殊组织,实际上李适对于教社的地位有点像是支教老师,但同时有具有监督的权利。

  所以这种组织天然带着几分神圣的职责,这种能改善民生的器械推广,也能够让教社更深的扎根到底层,方便教社人员更多的得到底层百姓的尊敬。

  “那接下来呢?”范瑾瑜看着李适居然开始讨论任职了忍不住的追问到。

  “水利之后,自然是会涉及到某些水资源不足而出现的畜牧业,以及水资源过于丰富的地区,从而诞生了另外一种产业,那就是渔业!”李适耸耸肩道:

  “畜牧业跟你们齐地没有太大的关系,而且你们的土地来畜牧那也太奢侈了。”

  “还是讲讲,要是去了西域,我们应该也是也要掌握畜牧业的吧!”范瑾瑜道。

  “你们要是真的出西域,等找到了落脚的地方,我送给你们一个大牧场好了!”李适道。

  “说实话,畜牧业这种东西,匈奴人逐水草而居,实在是太粗糙了。

  真正的养殖业还是要以农业为基础,比如地豆壳拿来榨油后的渣渣能做为畜牧业饲料。

  所以想要弄好畜牧业,实际上农业是非常重要的几个环节,甚至决定了畜牧业的规模!”

  “那渔业呢,也是如此吗?”范瑾瑜听到李适的话若有所思的追问道。

  李适继续解释:“渔业不一样,它是农业的重要补充。

  因为捕捉过来的鱼腌制晒干后,保存很长的时间,对遇到某些天灾的农业来说,能增加农民对天灾的抵抗力。

  更重要的是,一般上百姓都是农闲的时候出航捕鱼,这就更是对百姓劳力的合理利用。

  所以相对于其他的产业,渔业是一个相当值得投入的行业,这也是我向要船工的原因。

  一切为了百姓能吃饭,不寒碜!”

  范瑾瑜继续追问:

  “不过畜牧业还好说,只要牲畜活着就能赶集贩卖,但鱼类总不能都晒成咸鱼干吧。

  而且就算你去大海上补到了鱼,怕是一两天就死了,三四天就坏了,鱼可经不住放!”

  “我知道!”李适点头道:“这就衍生出了基于产品的流通而产生的交通问题。

  交通包括不限于道路,运河,桥梁,驿站等等,关乎整个国家的布局。

  我打算北边由我们现在所在的广阳郡一直到洛阳挖掘一道水渠,彻底连接北方与腹地。

  另外再从洛阳挖一条水渠到会稽,彻底打通南北之间的联系。

  只有这样的话,中原才是整体的中原,华夏才是整体的华夏!

  前面的话,范瑾瑜的感触并不是非常的深,但现在听到李适的话,范瑾瑜却清晰感受到李适在有序梳理整个天下的脉络。

  对比起始皇帝制造驰道,李适的解决方案让人听起来感觉更加的丧心病狂,总感觉按照李适这弄法,不会再过个十年,中原又大乱吧!

  “你还真有魄力,就不怕再出现像你一样的人吗?”范瑾瑜忍不住道。

  “这就又归结到第一点,还是农业的发展,只要粮食足够,并且干活发粮食,我相信不会有百姓会拒绝这样的工作的!”李适自信的说道。

  请收藏:https://m.16d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