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七十七章 临危受命_寒门枭士金锋关晓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军吧!不足部分可以在河北募军。”

  父皇说得也有道理,赵桓便答应了,“那就调三万河东军,另外第三个建议,儿臣想从各地调一批名将辅助种师道,希望父皇恩准!”

  赵佶立刻看透了儿子的目的,是想趁机把自己的心腹安插进种师道军中去,以掌握军权,若是平时他早就一口回绝了,只是现在他需要用儿子当盾牌.....

  赵佶想了想道:“辅臣太多无宜,朕觉得最多五人便足够了,皇儿可拟一份名单给朕,没有问题,朕就批准了!”

  赵桓无奈,只得躬身道:“名单儿臣已有,儿臣推荐大名知府张叔夜、济州知州宗泽、前监察御史李纲、保安军节度使种师中、嘉鱼县县令李延庆,调这五人协助种师道。”

  张叔夜、宗泽、李延庆是太子赵桓挂帅讨伐梁山时原班人马,这一次他也点名要这三人辅佐种师道,种师中也是西北名将,是种师道胞弟,有他为副将配合,种师道会更少掣肘。

  李纲是赵桓极为欣赏的监察御史,因批评河北防御松弛而被贬去南剑州沙县出任税监,赵桓对他印象深刻,所以想利用这次机会把他也调回京中。

  赵佶听到了李延庆的名字,不由犹豫一下道:“别人都没有问题,但李延庆可是范党一系,调他是不是有点不妥?”

  “回禀父皇,种师道其实也是范党一系,而且儿臣认为李延庆在西夏之战和梁山剿匪中表现突出,是个难得的人才,恳请父皇恩准!”

  赵佶负手走了几步,李延庆毕竟年轻,资历尚浅,在朝中影响不大,只要不是调回范致虚,那应该可以接受,况且也算是给曹家一个面子。

  想到这,赵佶便点点头道:“好吧!三个建议,朕都答应了!”

  赵桓大喜,“多谢父皇恩准!”

  赵佶随即令道:“宣承旨学士,朕要拟旨!”

  宣和四年七月初,赵佶再次任命太子赵桓为北伐三军大元帅,恢复种师府一切官职,任命他为东路军都统制,宣他即刻进京,同时再任命辛兴宗为西路军都统制,童贯继续出任河东宣抚制置使,只节制西路军,同时从太原调三万河东军紧急入京备战。

  ........

  六月底七月初正是水稻收割并再种第二季水稻之时,农民们抢收抢种,格外忙碌,李延庆也率领县官和衙役参加了抢收行列。

  原野里是一望无际的水稻,成熟的稻穗随风起伏,十分壮观,但农民却十分着急,没有人欣赏这种风景,他们必须要在七月初八前收割完水稻,开始灌水插秧,现在只剩下三天时间了。

  骄阳似火,稻田到处是辛勤劳作的人们,很多城里人也出城帮助亲戚收

  请收藏:https://m.16d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