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834章 说走就走的旅行(六)_华娱璀璨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笑起来。

  楚轩把墨镜摘下,听懂了老奶奶的意思,也让他明白都是墨镜惹的祸。

  在清代末和民国年间,戴黑色墨镜的往往都是瞎子,这位老奶奶看起来年岁很大了,估计也没怎么去过城市,才会误以为把戴墨镜的他们夫妻俩当作是瞎子,才说让他们走路小心点的话。

  “奶奶,我们眼睛没问题,这是墨镜。”刘艺妃也取下墨镜,顺带转身给老奶奶解释了下。

  老奶奶似懂非懂,不太理解什么是墨镜,但看夫妻俩眼睛没问题的样子,嘴里不知嘀咕着什么,而她那满是皱纹的脸色充满善意,想来是在说‘眼睛没问题就好’之类的话吧。

  虽然两者间沟通有代沟,身处的年代大环境也不在一个频道,但这个小插曲也算是一份乐趣,可也不能说是一份乐趣。

  独居老人守空宅,渐渐脱离了时代发展的节奏,家里青壮为了生存为了赶上时代都往大城市跑,这是当下这个时代的浪潮,如果家里青壮能经常回来那也好,若是不能经常回来,那也只有这些旧时代的老人家坚守着什么叫做落叶归根了。

  这是当代贫富差距的体现,亦是前沿城市在高速发展和落后村落跟不上时代的区别,这其中的人文环境在时代上的落差表现也总归是目前社会中的一个值得令人思考的问题。

  “如果把这样的情况拍一部人文艺术电影的话,会怎么样?”楚轩忽然有了这么一个想法。

  电影艺术到底是什么?这要从导演和制片人的思维才能看得明白,他虽然做过导演和制片人,但那是电视剧不是电影。

  他和刘艺妃要搞的特效大片,是为了顺应、实验和完成影视工业化这个理想。

  但话归艺术本身,说回属于华国这片土地上的电影本身,或许类似《我不是药神》那样的能引发社会共鸣的电影才是真正的艺术。

  艺术来源于生活,通过刚刚老奶奶引发的这段小插曲,让他对什么是最纯正的、跟西方完全不一样的华国电影有了个新的思考。

  “这里还有所学校。”

  刘艺妃发现了一所小学,出言打断了楚轩的思考。

  楚轩把这个思考和想法放在心底,任由他心绪万千,但目前也没有实现拍电影的机会和时机,等着往后再去考虑考虑,暂把这份心思放下。

  “这么小的山村有个学校,其中学生应该不多吧。”他顺着刘艺妃的目光打量一眼,侧边有一片小广场,地面是水泥地。

  小广场不大,只有一个篮球场大小,而里头有一间较大的木屋瓦房,和前头村子里的木屋结构一致,从里头传来一阵阵朗读声,读的是《荷塘月色》这篇课文。

  看来看去貌似只有两个班级,说是学校实则更像是私塾,但国家的教育体系是有下乡支教的任务的,只是眼前这样的学校实在是太小了罢。

  请收藏:https://m.16d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