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138章 花之争(四十六)_哈利波特之晨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38章花之争(四十六)

  18世纪的东亚海域压根不是欧洲人的世纪,虽然17世纪荷兰人似乎一度将夺取东亚海域的贸易霸权,但是他们并没有进入朝贡体系的范围内,当荷兰人试图在暹罗购买苏木、锡矿及运输货物进入暹罗时困难重重。

  首先是日益有效的王室垄断,其时暹廷一边倒得亲华,没有给予荷兰人任何优惠政策。

  其次是诸如日本、其他欧洲商人、以及解除海禁后的华商,17世纪时丰臣秀吉开始给京都、长崎、大阪等地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商人颁布朱印状,鼓励他们钱去安南、洛坤、北大成等地贸易,不久暹罗就成为日本朱印船前往贸易的主要地区,然而他们几乎没有去过暹罗南部。

  不过华商有时也会面对日本、欧洲商人的正面挑战。华人移民自宋朝就有了,由于暹米的流入,暹罗除了朝贡的使节,非正式使节也受到了官方的默认,由此铸造了暹廷和满清坚不可摧的联盟,发挥着类似中转港口的作用。藩属国会聘请华人作为副使,这使得暹罗的朝贡贸易掌握在一个潮州商人世家的手中,甚至于不论是在暹罗国内还是国外,王室船只都由华人打理。

  同时台湾郑氏利用漳州、泉州及潮州、惠州两府的物产与暹罗进行贸易,他们也从日本购回白银、铅发饷铸钱,或将丝绸转贩至东南亚换取重要的战略物资,比如锡、硝石等供军需。

  因暹廷优待华人,允许华人在暹罗有自由迁徙的权力,再加上暹罗谋生机会多,且饥荒连年,18世纪移民到暹罗的华人数量持续攀升,自郑信开始,潮州人就与暹廷保持密切合作,特别是帮助暹罗人制造中式帆船。

  这种船驶入中国港口会有税收方面的优惠,但暹廷却对此非常犹豫,因为欧式帆船会运来西方的火器,暹罗国王对采购这些很感兴趣,随着荷兰人退出,与暹罗交往最多的欧洲国家成了英国。

  暹罗虽然被缅甸入侵,自己却在向马来半岛扩张,因无力自己抵抗暹罗入侵,马六甲苏丹转而以提供热带生产的工业材料求助于英国,希望能获得对方支持,以收取制衡之效果。

  “哈哈。”

  波拿巴幸灾乐祸得笑了。

  乔治安娜沉默得看着书本,什么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17世纪时暹罗统治集团对欧洲人插手暹罗关于命运攸关的事务念念不忘,随着路易十四使节团一起来到暹罗的还有包税制度,而在暹罗担当包税人的主要是华人。”

  乔治安娜不知道这时候该是什么表情,但她只顿了一下就继续念。

  在大城王朝被推翻后,吞武里王朝并没有结束这一制度,甚至到了曼谷王朝时还在继续,暹罗国王甚至在宋卡附近两个岛屿任命了承包燕窝税收的华人作为总督,

  请收藏:https://m.16d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