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八章 十世之仇犹可报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本国庞大的税收来说,根本不算啥事。

  而且,两国订立盟约建立和平关系后,赵宋通过榷场贸易,从辽国赚到的钱财远远超过送出去的岁币。

  至于赵宋“兄事”辽国,比起这个时代动辄“执父礼”“守子礼”的两国关系来说,更不是事。

  其实,古代国与国之间交往,从来就没有所谓的“平等”,华夏王朝与胡人政权更是这样。

  强的一方可以肆意主宰弱的一方,而弱的一方要想不被灭亡,就必须认清现实。

  输了就要认,挨打要立正。

  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弱势地位的胡人政权深谙此道,宾服四夷接受万邦来朝的天朝上国也同样清楚这一点。

  强汉的公主和亲、盛唐的渭水之盟、弱宋的年供岁币,都只是形式上的东西。

  究其本质,始终是弱者必须服从强者。

  只有先服从强者,才能有机会在暗中积蓄力量打翻身仗。

  相对于“文明守序”,签订了盟约就再没有南下的辽国,更早时期的匈奴、突厥等游牧政权显然更加野蛮,从来就不守什么盟约。

  而且,相对于澶渊之盟的屈辱,历史上的汉、唐曾经遭受过的屈辱也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刘邦死后,匈奴单于冒顿写信给大汉摄政太后吕雉:

  孤愤之君,生于沮泽,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愤,两主不乐,无以自娱,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冒顿的信总结为一句话:俺孤你寡,都无聊,快来陪俺睡吧!

  面对匈奴蛮子赤裸裸地调戏,阴狠无比的吕太后也只能老实回信:

  年老色衰,发齿堕落,行步失度。单于过听,不足以自汚。鄙邑无罪,宜在见赦。

  随国书送给匈奴的,还有两辆车、两匹骏马、美女及其金银珠宝等。

  至少以华夏正朔自居的契丹人做不出宋仁宗死后,要求守寡的太后刘娥陪睡的荒唐事。

  相对于匈奴、突厥施加给汉、唐的屈辱,辽、宋两国还真能勉强称得上“平等”关系。

  唐、汉都是靠着该低头时就低头的务实行动,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时间,最终一举成功翻盘,丝毫不影响这两个朝代“强”“盛”的历史定位。

  而更早时期卧薪尝胆的勾践,也靠着“三千越甲可吞吴”的事迹为后人铭记。

  至于其人尝粪问疾的隐忍,以及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凉薄,则被世人选择性地遗忘了。

  汉、唐与越国翻盘的历史,很生动地注释了华夏人的血脉基因:

  暂时弱小不是罪,

  遭受失败也不是问题,

  再多的屈辱同样能够忍受,

  但!

  只要有仇,就一定要复仇!

  今日能报今日报!

  今日未报明日报!

  明日未报此生报!

  此生未报来生报!

  父仇未报儿子报!

  儿子未报孙子报!

  孙子未报曾孙报!

  曾孙未报玄孙报!

  

  请收藏:https://m.16d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