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六章 混乱的战斗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直在飞速发展。

  首先是火炮铸造技术本身有了长足的进步。

  从蛤蜊岛火炮定型到现在,已经过了去五年多,同军大规模列装火炮也有四年多的时间,这么长时间过去,赵宋凭借着有限的情报都鼓捣出了自己的火炮。

  在凌振、汤隆等人的努力下,同舟社炼铁、铸炮技术接连攻克难关,铸造的火炮性能越来越好。

  同军现在使用的火炮实际上是性能远超初代的第二代产品了。

  针对不同战场地形和战术的需要,凌振还开发出了多个新炮种和炮弹。

  其人还根据徐泽的“提醒”,改进了火药生产工艺,现在使用的颗粒化火药比起粉末火药燃速更均匀,抗潮性更好,也更便于运输。

  而在火炮的运用上,同军则走得更远。

  从发射火药定装到装填步骤标准化,从总结目标瞄准口诀到步炮协同战术尝试,不断有新战法和技巧推广。

  而这些,并不是徐泽这个半瓢水的穿越者刻意拔高的结果。

  或是某位师正灵光一现,或是哪位炮手长期的经验总结,或是……

  在频繁的战斗和比武竞赛中,渴求建功立业的同军将士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得淋漓极致。

  新时代的军事技术革新就是这样,一旦尝到了新军事技术变革带来的甜头,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就会一步先步步先,再没人能阻止这种潮流。

  河道中,秦明冒着头顶呼啸而过的炮弹,带着选锋将士奋力催动桨橹,已经划过了河道中央。

  震耳欲聋的炮营阵地上,金、鼓、口令等传统指挥手段基本没有作用。

  受命指挥整个炮营的第二军军正武松透过望远镜确认了炮火打击的效果,又看了看高台上徐泽的大纛,立即举起身边的小旗挥舞。

  传令的士兵见到军正的动作后,当即调整将旗。

  各炮营接收到指令,营官跟着挥舞自己的指挥旗,作出战术调整。

  “炮火延伸。”

  再次开始的炮火并非是向河滩拒马阵地后延伸,那里暂时还没有敌人冲过来,而是直接跳到从辽国民军大营里匆匆赶来的“应急部队”军阵中。

  先是由各营技术最精熟的炮手根据经验试炮,确认打击效果后再修正射击诸元,并指导其余众炮组跟着调整。

  河滩上,秦明已经带着选锋冲上了河。

  “甲乙两队前出设雷,丙丁两队安置立牌,其余人清理残余障碍!”

  立牌顾名思义,就是站立的盾牌,但比普通盾牌更大,乃牛皮覆盖厚竹条编成,极为坚固。

  且有拐子(支撑架),可以不靠外力来立起,方便士兵在后面进行火力输出。

  紧随选锋营抢滩的是搭建浮桥的工程营人员,拖着丝绳就过了河,上岸后立即选址打桩,安置绞盘,牵引缆绳。

  缆绳拉过河后,河道中的几艘小船上立即有人将连接缆绳的大铁锚放入水中

  请收藏:https://m.16d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