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四章 清算辽臣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成熟稳定的政权治理国家,第一步必然是编制户籍。

  辽国全面承袭唐制,能维持偌大的国家两百年,自然也有户籍制度。

  但契丹族早期的社会结构比女直族还要更简单更落后,直接进入户籍制管理显然有些强人所难。

  所以,辽国的治民政策又融合了一些部族社会本身固有的某些制度,采取户籍和部族管理并行的制度。

  而在具体的户籍管理上,也非常混乱繁杂。

  按生产资料划分(并不全是),有正户、转户(相当于赵宋的客户);

  按民族成分划分,有国族、汉户、番户;

  按人身自由划分,有宫户、奴户、驱口和投下户等;

  其中,宫户、奴户、驱口都是奴籍(辽国很多奴籍人口),投下户身份要略低于正户,但还是自由民。

  这还不算,还有宗室、僧侣等“另籍”人员。

  以上制度本身就够复杂的了,而王朝末年,灾祸连年,流民四起,大户又趁机扩张隐瞒人口,导致辽国户籍管理更加混乱。

  尽管徐泽随军带来了大量的行政人才,但仅仅三天的时间还是太短,远不足以将燕京的户籍彻底盘查清楚。

  这段时间,只够大略理清燕京户籍现状,先恢复坊市里户为主要结构的户籍和治安管理,稳定燕京内外的正常社会秩序。

  其实,徐泽也不需要彻底搞清楚燕京户籍。

  他只需要从宏观上了解治下的人口和经济结构,然后再制定更契合燕京实际的社会改革步骤就行。

  强势的征服者不需要看被征服者的脸色,燕京百姓必须适应同舟社,而不是反过来同舟社适应燕京。

  其二,审查清算辽国食利群体。

  正常情况下,异族入侵导致的社稷覆亡,通常都会血洗原政权的皇族宗室。

  而在这之前的灭国战争中,又会有大批脖子硬的旧食利者在战争中被屠杀。

  并且大国的国都通常不会在边境线上,国都被攻破之前,新政权很少会征服其所有领土。

  战后,还需要大量的行政人才去治理这些地方。

  除了征服者自己的人才外,被征服者剩余的行政人才也会被大量保留使用。

  所以,正常情况下,异族征服者的需要接手旧政权的“负资产”并不多。

  但同舟社对辽国的征服非常特殊,显然不在“正常情况”之列。

  北辽政权只占有南京道一地,存在的时间也仅有短短的一个来月,是典型的短命小朝廷。

  可在耶律淳篡位之前,燕京就已经接收了辽国东京、上京、中京等地跑来的官员。

  而天祚帝仓惶西逃,又让一些捺钵随行官员留在了燕京。

  不仅如此,建福新政权建立后,耶律淳为了稳定人心,又大封群臣,提拔任用了一大批人。

  如此一来,北辽朝廷虽小,却是编制齐全,官僚充足得很。

  再加上享有特权的僧侣、勋贵等

  请收藏:https://m.16d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