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七章 饶税改革及新舰队配置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院设计的蒸汽轮机内河船实验已经成功,陈淳带领的技术团队还在逐步攻克蒸汽机应用的其他难关。

  在可见的将来,大同的海上巨轮将会摆脱季风和洋流的束缚,穿梭于大洋之间,现行的风帆战舰技术迟早要退出历史舞台。

  海军舰船的技术不断革新,民用商船也要更新换代。

  正乾皇帝从来就没有敝帚自珍的坏毛病,一直鼓励军用非核心技术逐步转为民用。

  因为,能够扩散并产生收益的技术进步才是真进步。

  不然的话,再先进的技术也会因为过于“先进”而失去自我革新的动力,并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变为后人吹牛打屁时缅怀我华夏曾领先世界多少年的谈资。

  只有军用和民用技术相互比拼又相互促进,才能让技术革新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但事实却是这几年大同军用舰船技术民用化的速度并不快。

  最主要的原因是需求不足。

  靠洋流和季风航行的远洋商船大多只能在固定的时节跑固定的航路,跑完一个往返后就会进入一段时间的休整期。

  一直等到下次顺风或顺流时,才会再次出海进入下一个航期。

  连续出港返港的操作近海贸易可用,却基本不适宜于远洋贸易。

  动辄数月甚至年余的航程,速度更快能够早几日到港的新船,对追求效率的船主们来说确实有一定的吸引力。

  但也只是有一定吸引力而已,船主们为了这点吸引力而花费大量金钱更换新船的动力并不足,反正早几日进港又没明显的好处。

  郭易简的“饶税”改革建议便有效解决了这一矛盾,更快的船意味着更少的税,傻子也知道怎么算这个账。

  同载货量情况下,航行更快更稳的船型将会受到海商的热捧,而行进缓慢的老式商船将会以极快的速度被淘汰。

  以此,大量的资金注入,大同民用商船技术将迎来大发展。

  然后,民用技术又反推军用航海技术的发展,让二者始终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

  而大同朝廷则可以通过税收杠杆,结合航海技术的革新迭代,不断缩短海贸线路的规定航行时间,逐步压榨——

  咳——

  逐步激励商船船主把更多的收益投入到海船更新上,让更多的人“自觉投资”航海技术革新,最终让华夏变成这个时空的航海技术狂魔。

  事实证明,“饶税”政策改革非常成功,明州市舶司的商税总额当年就涨了近一半,次年再翻了一番。

  还有一点意外之喜:原本为漕运而专门设置的保险社业务也摆脱了一直不温不火的局面,却因为“饶税”改革迎来了大发展。

  凭此功绩,郭易简成功简在帝心,不仅正式进入大同官僚体系,还登上了高位。

  但正乾皇帝对明州官场的调整不仅仅是酬功,还有同宋两国大战略的考虑。

  相继丢掉

  请收藏:https://m.16d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