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八章 种地五年扫平草原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师,就要看明州的渗透和有效控制范围有多大了。

  除了这六个军和分散各地的朝廷直属师外,这次还编制了卫戍军。

  卫戍军军正时迁,部署于燕京府,编制三个师,主要担负燕京军事警卫和守备任务,算是大同朝廷禁卫军。

  因燕京以北的中京道尚处在金国的控制下,大同帝国还在平州、景州、澶州等地配置了数个师。

  原第二军军正武松这次也调整到了黄海都护府,以替换坐镇耽罗岛数年的王进,同时被调整的还有久镇辽东的史进。

  借军队再次扩编之机,将晾在黄海都护府和辽东路多年的师父和师兄调回,徐泽此举当然有不遗余力削山头的想法,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却是另有其事。

  在大同帝国的“无私帮助”下,高丽和日本两国的内部争斗愈演愈烈。

  各方都知道真正决定本国势力角逐胜负的终极力量来自哪里,这几年围绕黄海都护府的投资于游说有增无减。

  但争权夺利者虽然会被权和利蒙蔽双眼,却不是傻子。

  而且,利益角逐的各方能够出卖的国家利益终究有限,在一段时间的“带路权竞拍”后,各方围绕黄海都护府的竞争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微妙平衡。

  这一点当然不符合大同帝国的利益,正乾皇帝怎么可能允许这些人斗一阵休一阵,不打出狗脑子来,大同如何入场?

  大国要有大国的气度,不能朝令夕改,决不能自己打自己的脸,今天公开扶持这个明天主动拉拢那个成何体统!

  但黄海都护的官职却不是世袭的,随时可以换人。

  换了新都护,两国各方势力是不是该赶紧派人来拜码头?

  新的武都护老爷与原来的王老爷个性完全不一样,是不是意味着大同帝国对各方的评价有可能会发生改变?

  不论是积极谋求打破均势的,还是想维持原有平衡的,是不是该抓住这么难得机会赶紧表示一下?

  如此一来,之前建立的脆弱平衡再次被打破。

  为了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各方会不断加注而逐渐丧失理智。

  当大同帝国调整海陆两军编制以蓄力再一次的扩张之时,金国对残辽势力的征讨也没有停止过。

  去年,金国聚集大军再次西征残辽,完颜斡鲁于西京道连败辽军,天祚帝再次仓惶出奔,还将皇室成员丢了个干净。

  眼见就要大获全功之时,可恶的夏人却再次插手金辽之战,不仅派兵抢占了西京道数州土地,还接走了辽天祚帝耶律延禧。

  雪上加霜的是,金国的奠基者——太祖皇帝完颜阿骨打因积劳成疾一病不起。

  其人深知大金无力在承受大同压力的同时再应对夏国的频繁挑战,只能派出使者请求盟友大同出兵教训不知死活的夏人。

  没想到大同帝国一兵未出,仅仅是安排石秀出使夏国一番虚

  请收藏:https://m.16d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