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5章 归家(1)_最强神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形成了一个诡异的半弧形,流经此地的汉江也随着山势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半圆形的面积达几平方公里的小湖,然后再奔腾往下。

  湖面水平如镜,绿里透蓝,一石击水,波光粼粼,周围群山环绕,站在山上往下看,形状如同一弯半弦月,所以人称月亮湖。

  按道理说,有这一山一湖提供的丰富物产,九路寨村的村民们就是再懒,至少也是山珍河鲜吃喝不愁。

  可惜,就是换不成钱。

  夏季新鲜的河鲜打捞上来,如果能买到城里,那将是几倍于养殖品种的价钱,可山路崎岖,白胖子那辆擅于山里撒欢的牧马人从县城到这里也要走上几个小时,等村里人用摩托运到县里去卖早就变质了。

  冬季太冷,鱼儿都藏在深水之下,不宜捕获。也只有春秋二季才算是丰收的季节,可汉江流域从3月到7月禁渔,对于九路寨的村民来说,整年也就两三个月的时间算是可以将河鲜买成钱,但这并不足以维持一整年的花销。

  就算是有商贩不辞辛劳翻山越岭来收购,也是把价钱压得极低,村里人辛辛苦苦一场也只能挣些油盐钱。

  反而山货才是没出去打工的村里人最大的收入来源,不过,因为近年来的生态保护,打猎已经被禁止,村里人也就只能采些木耳香菌中药材出售,收入也相对有限。

  至于说种的粮食。在大山里,最大的特点就是人多地少,高歌很清楚的记得自己家三口人好像村里也就分了四分地,最小的一块地真跟书里描写的那样:一屁股坐下去,地就不见了。

  因为这点儿地,上大学之初高歌还闹过一个笑话,听同班同样是来自平原农村的一个同学说自己家有十几亩地,当时就斩钉截铁的说那必须是吹牛,可事实给了当时还没见过多少市面的高歌一个响亮的耳光。

  别说平原上的农家会有七八上十亩土地,在华夏的东北,有些家庭甚至能种上几百亩的土地。

  农民,因为生活的地理环境不同,那也是有区别的。

  当然了,土地多不代表有钱,农民都是靠天吃饭,一个灾害袭来,可能颗粒无收,种的越多赔的越多。

  但至少,土地能给朴实的农民们以希望。

  山里人的那点儿可怜的土地上收获的粮食,最终可能还要被野猪狗熊祸害,一年到头来能弄上几个月的口粮那就算是丰收了。

  不过,托九路寨祖先的好眼光,高歌的祖辈父辈们靠着这一山一湖,没发财但也能略有盈余。若不是高歌的堂妹一场重病将高歌整个家族的积蓄花了个精光,高歌上大学也不至于那么窘迫。

  总体来说,如果高歌愿意回来,以他的头脑,挣的绝对不会比城里少,只是高歌先前迈不过那个衣锦还乡的坎而已。

  但现在,高歌却越发的坚定了回家的决心。当然,目前给他最大信心的还是古董,他绝对不会让父母亲戚们失望就是了。

  至于说现在工作的宠物店,结合自己手上的史前超级智脑,高歌头脑里已经有了一个不是很成熟的计划,那应该不会和自己回归家乡有太大的冲突。

  清晨六点,对于绝大部分城里人来说,还是沉浸在睡梦中的时刻。可对于山里人来说,鸡叫三遍,已经是起床劳作的时候了。

  晨霭中,一个身影映入高歌的眼帘。

  身影并不高大,甚至还有些佝偻,手里提着一根竹竿,腰里拴着一个鱼篓,正走出村口向湖边走去。

  晨雾瞬间打湿了高歌的眼睛。

  这个身影,对高歌来说,是再熟悉不过。

  请收藏:https://m.16d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