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二章 父子嫌隙_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护,臣子可以选择舍弃,但一个优秀的太子,却是不能轻易动的。

  崔明虽然对李皓有所忌惮,但在心里却也明白,这个儿子是承继大统的最佳人选。

  排除掉了李皓,崔明又在满朝臣子中开始寻觅,只是一时间还真想不到谁能兼具能力与忠诚。

  想不出人选的崔明,暂时就把这件事给搁置下来了。

  毕竟抛开李皓画的大饼,崔明认为现如今的宿国,已然算是发展到了一个顶峰。

  即使是稳定现状,他也做到了历代宿国国君未曾做到的功绩。

  而崔明的这一情况,很快也被李皓给探知到了。

  这情况相比李皓之前的种种预想,倒也不算坏,只是这并不符合李皓的利益。

  于是李皓再次主动求见崔明,借着询问如何应对调停之事,询问他对自己提交方案的意见。

  「父皇,如今褚、琰两国使者在都城已停驻多日,恐怕很难再拖延下去。

  不知父皇有没有看完我上奏的改革之法,是否应当依策而行。」

  崔明对李皓也不能明说反对的理由,便用起了拖延大法:「朕这些日子公务繁忙,还没有时间看,具体的等日后再说。

  至于调停之事,朕认为还是以公平和顺为宜,不要有所偏私。」

  这话虽然没有明说,但实际上已经在否定李皓之前提出的策略了。

  而且崔明也没认为能瞒得过李皓,为了让李皓不反对,直接就想找个由头把李皓给支走。

  但李皓怎么可能轻易揭过,只是为了能够占据道义上的制高点,李皓不能表现得过于急躁。

  因此这次就没再纠缠,而是秉承着一而再再而三的精神,又找了崔明两次。

  拖字诀虽然好用,可事不过三,为了能名正言顺得让李皓不要再说这事,崔明召集了六部尚书、五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共议。

  崔明想着,这帮人都是既有利益集团的得利者,除了少数两个太子党成员外,其他人肯定都是反对改革的,用他们来否决掉这个改革方案。

  只不过崔明还是小看了李皓引经据典的辩论能力,在这一场争辩中,李皓堪称是大获全胜。

  看着实在是说不过了,崔明只好站了出来拉偏架,同时也是在警告李皓见好就收。

  「此事重大,今日商议已有数个时辰,想必各位臣工都累了,便先到这里。

  而且就算要进行变法,朝中也暂无合适人选,所以一切都不急。」

  面对崔明的隐晦警告,李皓纯装作是没有听懂:「父皇,大争之世,非优即汰;崛起之时,不进则退。

  如今中原各国都在锐意进取,我大宿若是固步自封,只怕祁国的结局便殷鉴不远。

  至于主持改革的人选,儿臣愿毛遂自荐为父皇分忧,还请父皇准许。」

  崔明被直接将了一军,当即就有些怒了,瞪着双眼看向李皓,并沉声说道:「你的意思是,孤若是不听你的,便会成为亡国之君了。」

  李皓对此是一点不慌,抬头直面崔明的目光,冷静回道:「儿臣不敢,只是如今大势所趋,儿臣以为只有顺应潮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还请父皇明鉴。」

  看着殿上这对父子的正面交锋,在场之人无不惊骇,一时间心都提了起来,连大气都不敢喘。

  最终还是王堃主动站了出来:「改革变法事关国运,不论如何谨慎都不为过,正所谓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

  不如将此事在朝堂上,请诸位大臣共议后,再做决定。」

  有了王堃给的台阶,崔明才终于是开了口:「此事便如卿之意,开朝会商议吧,你们可以退下了。」

  这下众人才松了口气,赶忙行礼退出了殿。

  。

  请收藏:https://m.16d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