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五章好莱坞宣发账本_财色美利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啊、电视广告投放啊、公司亏损项目的线下支出啊、制片厂草坪的修剪啊、管理层度假的私人飞机啊,能给你算的基本上都会给你算上。

  最终实际上或许都不到制作成本一半的宣发费用,在发行公司的账面上甚至会比电影的制作成本还高。

  而且‘好莱坞账本’很难避免,这已经是好莱坞电影公司的明规则,就连曾经单部全球票房10亿美元级别的系列,账面上其实都是亏损的。即使是制片方足够强势,亲自派遣会计师跟进发行,结果也只会得到一个虚高的宣发数字。

  所谓的好莱坞利用各种手段坑华尔街这些投资人的钱就是这么来的,这还只是其中部分的手段。

  不过大家都不是傻子,好莱坞这么做,还是有应对策略的。

  对于实力雄厚的资本来说,他们通常会面向整个大制片厂层面进行投资,然后算总账,共负盈亏。电影公司无论在单个项目上如何玩花样,整体的财务报表肯定是要一清二楚的。否则,联邦税务局都不会答应。

  至于中小型电影投资方,要么选择直接卖断版权,要么成立电影公司亲自做发行。

  杜奇现在在好莱坞算是一个新人,对的发行规划是尽可能保留各渠道版权,先将影片推向北美院线,再根据本土票房成绩,逐步运营后续发行。

  杜奇只愿意拿出来北美的发行权,其他的日本、东南亚等地杜奇自己都有院线,澳洲、欧洲那边的代理发行或者买断都可以商量,不过要等到本土票房出来之后才能够买一个好价钱。

  如果是按照亨特开出来的条件,估计18%的分成都不够支付对方的佣金还有宣发费用的。

  实际上在海外代理发行也很坑,代理发行和买断预售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回款日期,杜奇保留《终结者》其他渠道的发行权,在电影上映之后,如果市场反应良好,很快就能通过卖断其他渠道发行权,快速获得资金。

  但如果选择代理发行,那就需要等不知道多久才能够结算账款,许多时候哪怕最终能够收回更多利润,但长达几年的回款周期,对比通胀等等也有可能亏本,甚至一些小电影公司无法承受这样的资金压力。

  所以杜奇倾向于北美票房有结果了,直接联系欧洲、澳洲那边的发行商买断,最快获得资金回流。

  杜奇现在面临的局面其实就是好莱坞小制片商和电影公司遭遇的真实写照。,虽然好莱坞从来不缺少可以进行电影发行的二三线电影公司,但七大制片厂垄断电影发行渠道,却绝对不是一句空话,只有身临其中的人才明白这种强势的垄断是多么可怕。

  就拿新线影业来说,新线影业的创始人罗伯特·谢伊1967年就成立了这家公司。但直到1984年,新线影业推出旗下第一部独力制作的《猛鬼街》时,也只能为这部电影争取到165块开画银幕,而且还是11月9日这种冷门档期。

  哪怕是最近的《猛鬼街3》,虽然开画银幕数终于扩大到1000块以上,但档期却也显得更加冷门,2月27日。对于大制片厂来说,这种档期基本上就等于是电影坟场,只有非常不被看好的影片才会被丢在这种冷门档期里自生自灭。

  那么,新线影业为什么不选热门档期?

  因为进不去,哪怕经历了当年强制将终端影院与电影公司进行剥离的‘派拉蒙法案’,大电影公司与北美院线方面盘根错节的利益关联也并没有被打破。

  更何况,最近几年,随着里跟政府不断放松对传媒业的管制,派拉蒙法案已经名存实亡。

  总而言之,杜奇现在虽然是迪士尼的股东,但真正掌控一家大电影公司之前,在这方面依然要忍受盘剥,即便是合作对象换成迪士尼,比起眼前亨特开出来的条件也不会好多少,否则亨特也不会说出‘这就是市场价格’这样的话。

  请收藏:https://m.16d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