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零五章对华夏市场的认识_财色美利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论过后认为,前景趋向悲观。”

  “哦?”杜奇轻轻地喝了一口咖啡:“可是据我所知,现在他们已经基本达成投资意向,已经准备投资?并且会建个厂,还会安排人来华夏管理?”

  杜奇对于同行的投资团了解的比较清楚,这个投资团是由十几家中小企业组成。而他们生产的成品是小型机械。

  并且由这些中小企业各负责一块,有的负责电机、有的负责总装什么的,形成完整的产业群,都是关联企业。也就是说,如果投资,这些企业就会全部投资;如果不投资,那就连一家都不会来。

  此时算是中美关系的蜜月期。两国都在鼓励各个领域的交往,当然也包括经济合作,甚至还出台了不少鼓励性的政策。

  在国际工业界,日本已经异军突起,并且与德国为代表的欧洲一起,利用低成本、低价格,不断蚕食着美国的工业份额。因此,美国许多中小企业的日子都挺难过。

  如此一来,就有了内外两方面的刺激因素。因此,这个美国投资团其实在来之前就已经有很大的投资倾向,再怎么说此时华夏的人力成本简直称得上是可怜,起码能极大的降低成本吧?

  杜奇是重生者,很明白华夏未来的发展有多么多么的惊人。可为什么?特利森还有考察团在经过了考察之后,会发生如此南辕北辙的误判呢?

  特利森接下来则详细的回答说:“不用我多说,老板您应该明白,成本、市场,这都是关键。

  我询问过这里的工业情况,甚至还亲眼考察过,缺的东西实在太多。就算极少有的,质量也不符合要求,差距相当相当远。

  许多前来的企业都是做机械成品的,需要少则几千,多则上万零配件。如果这些都需要进口,那已经把降低的人力成本抵消大半。”

  杜奇点点头,做了个手势,让特利森继续:“还有市场,等我们的产品运回美国,不提运费,只是产地的关系,就卖不出合适的价格。

  你明白吗?印上madeinchina,甚至连正常价格都很难卖出,一定要降低价格,很低很低。不说那些考察团的工业产品,北美的消费者宁愿用那些劣质的日本产品。

  咱们孩趣宝公司的产品,如果打上了这样的标签,用户真的很难接受,这一点我们也在美国专门做了市场调查,这会让公司蒙受巨大的损失!”

  不提那些主观上情绪性的话,杜奇已经大概明白了特利森的意思。无非是华夏工业上欠账太多、落后的领域也太多,如果没有上下游产业的支持,许多的原料零件只能依赖进出口,那会增加不少成本。因此特利森判断,在目前阶段,从成本上看,并不能降低多少。

  应该承认,这都是些很实际的问题,根据杜奇所知道的,就在七十年代,华夏国内上马了一个‘运十’大飞机的计划。

  为了制造属于自己的大型客机,华夏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甚至已经制造出来了成品,而且还多次试飞穿过青藏高原,本身已经可以说是很成功了。

  可最后这个项目却被叫停了,原因也很简单,这些零件都是类似于实验室的产物,华夏的上下游的工业,无法做到标准化、工业化的批量制造出来飞机需要的零件,因此这个项目对华夏也就没有任何的实用价值,最后也就被叫停了。

  唯一可惜的是,项目最后的资料也大量损毁,并没有保存下来,结果在三十年后,华夏具备了足够的工业基础,打算做项目的时候,必须重新研究。

  想到这些,杜奇心中忽然闪过了一个念头,不过这些并不是紧急的,现在还是需要好好地和特利森谈一下美国考察团对华夏市场的认识。

  请收藏:https://m.16d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