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章_麻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气泡

  “你死了吗手机打爆了都不接……”电话里老婆开始噼里啪啦,污耳朵。一堆垃圾里提炼出一条重要信息:丈母娘住院了。老婆在气头上,智商为负数,与她争辩是犯傻,智者必沉默。

  挂断电话,愧疚些许。这么多年,丈母娘只是一个空洞的词语、抽象的概念,自己是一个象征性的女婿,一种身份,一种仪式,缺乏情感上的意义。自己心中那根琴弦从未拨动过对丈母娘的焦虑、牵挂、担忧的情感音符,与丈母娘隔着万水千山。

  自10年前,老丈人去世,丈母娘一直独居。

  身板一直挺好的老丈人,感冒咳嗽,一检查就是肺癌就是晚期。

  生命无常,相依相偎的老伴说走就走了,丈母娘精神世界坍塌,大病一场。

  老婆唯一的哥(70年代计划生育口号是“消灭小三”,自己的岳父岳母真就只生了两个)80年代中期首都医科大毕业后,留在北京,已成为知名医学专家。大舅子多次回汉城接母亲去北京定居,都遭拒绝。

  她说人到一定年纪,恋旧,陌生城市如同老年痴呆一样,让人找不到回忆的路,打不开那扇回归精神家园的门。

  自己对汉城有感情,万般不舍:一生的精彩记忆在这里;老伴一定会在汉城的某个角落听自己说话;自己的舌尖眷恋汉城的美味:格格、小面、香肠、腊猪油炖土鸡……用惯了汉城方言摆龙门阵;在老年人茶馆,每天搓一仗汉城麻将,锻炼大脑;喜欢在滨河路晒晒太阳;汉城慢悠悠的生活节奏让人感到舒服……

  丈母娘留在了汉城,但坚持独居,因为老王母亲曾经向她宣示过主权:“你自己有儿子,各自(自己)跟你儿子住,我是要与我儿子住的”。伤心了,没法释怀。

  老王家地处山区。连续生了几个女儿的母亲,发誓要拼搏出一个儿子,不生儿子绝不罢生。努力奋斗到即将绝育的年纪,45岁那年,生到第8个时,梦想花开,生了个儿子。这个迟来的老8,比自己大姐的儿子还小几岁。老王成为母亲27年生育史上的收官之作,完美。

  因家境贫寒,7个姐姐念了几年小学,早早出嫁了。儿子是王家的,是家族的希望,老王父母又拿出生儿子的拼搏精神,咬紧牙关,送儿子读书,必须读个板眼出来。

  有心人,天不负,读了高6(6年高中),老王终于考了个专科。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80年代、90初,高考中榜率不及10分之一,老王考上大学跳出了农门(农村)。

  如此的幸运与荣耀,简直是祖坟冒青烟了。

  为了这只山沟沟里的金凤凰,7个姐姐省吃俭用、已经60多岁的老父母勾腰趴背(佝偻)从土里刨出一分一厘,支撑老王完成了大学学业。

  老王在自己开设的情感银行里

  请收藏:https://m.16d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