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17章 岭南军团_贞观俗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千人,象林府还能安稳吗?”

  “请卫公放心,象林府如今军额三千整,另外附庸土团有六千,乡团、土兵也有不少,虽不敢说全民皆兵,但林邑实行保甲连防制度,地方团练乡勇都是时常训练的,何况我们南边还有南海水师岘港大营。”

  象林郡虽说是从林邑国中趁乱夺取的,但地理位置还是不错的,西面和南面都是连绵大山,有天然的屏障,加之如今大唐与林邑关系和谐,所以这几年其实都还挺安稳,王玄策也主要是对山区里的那些蛮部用兵。

  几年下来,早打服了,不服的也被迫西迁远走。

  “安排好了就好。”

  广南道有镇南大都督府,这十几年来,从原来只有核心交州一地掌握,到如今威镇南疆,麾下不仅有静海、顺化等诸军,军额三万六千,可谓是兵强马壮。从武德时交州没有一个折冲府,到如今的三万六千镇戍边军,也能看的出朝廷对交州的重视。

  贞观朝以来,从交州总管府到安南都护府,再到镇南大都督府,甚至连疆域也扩大了数倍,不仅把原北面山区的诸俚獠蛮夷征服,将句町击灭,并沿红河向上游击败和蛮,打通了入云南水陆通道、商路,接着又往南夺取了象林数百里地。

  镇南大都督府之地,比武德朝时扩张了好几倍。

  而凭着海贸工商之利,凭借气候土地之利,镇海大都督府养着几万兵马,不但不需要朝廷拔一分军费,完全能够自给自足,甚至每年粮食、赋税上缴越来越多,这里已经成了朝廷稳定南疆,进而对云南、黔中、广西影响的关键之地。

  就如现在,广南不仅为朝廷稳定南疆,甚至在征辽开始时,还能抽调大量兵力、钱粮等支援。

  一个象林都督府就抽调出了三千人马,而交州都督府、武安都督府、句町都督府也纷纷抽调了兵力到港口来。

  “林邑国也派了三千人马来,他们原本还想派一支象军来,我们劝说辽东苦寒,大象难以适应,他们才勉强做罢的。”

  林邑女王如今还在中原朝拜天子,听闻东征,他们果断的就派兵北上。

  这种忠心的藩属姿态,不得不说还是挺让人惊讶的。

  不过既然来了,总没理由拒绝,虽说大唐并不缺这三千人,可这是藩属国的一片赤诚,不能寒了人心。

  “兵力是否超了?”

  秦琅在太平港等了几天,见到来的兵马越来越多,也不由的咋舌。

  象林都督王玄策带来了三千象林兵,然后林邑又出了三千兵,接着武安府这边,秦家的一众封臣也都跳跃报名,志愿从征。

  这些人这几年也是有些憋着了,自从秦琅交出了武安都督府的大权,由朝廷流官接管后,这些封臣们虽然也都得了朝廷授的勋或是地方团练职,可终究不比早前,能够自由的开拓。

  这些年全都转而

  请收藏:https://m.16d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