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146章 红色资本家_花开美利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898年5月21日,阿曼德哈默出生于美国纽约曼哈顿区。他的一生对前苏联、利比亚、秘鲁等国和本土的加利福尼亚、佛罗里达等州的经济有着巨大影响。

  这位亿万富翁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他曾经涉足过很多完全不同的领域,如铅笔制造、酿酒、养殖良种牛。每个行业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功,直至最终投身石油业,成为主宰世界石油业的几大巨擘之一。哈默的辉煌成就绝非偶然,他丰富的人生经历是一个信念坚定、勇于冒险、不断开拓、独具商机慧眼的人的生动写照。

  和凯瑟琳这种靠先知搞投资的投机倒把分子完全不同,人家才是真正的牛人。

  16岁的哈默在读高中时就开始了他一生中第一笔巨额生意,他用从哥哥那借来的钱买了辆旧敞篷车,在圣诞节期间为某公司运送糖果。在两个星期内他便还清借款,除拥有了那辆车还有剩余的钱。哈默初露锋芒是在哥伦比亚医学院就读时期,为拯救父亲投资的古德制药厂出现的危机,哈默一边上学一边接管这个制药厂,经过改革药品包装和交货方式,使古德制药厂不但度过了难关,而且规模日益壮大,年轻的大学生哈默也很快成了百万富翁。

  ——那还是在20年代。

  这可比凯瑟琳的第一桶金要高端多了。

  “埃德森小姐。不知道您对中国有什么看法?”

  听到对方问的这句话,凯瑟琳那原本如同滔滔黄河一样的景仰之情,一下子就消退了。

  我勒个去。又是这句话?

  “埃德森小姐,您对中国的看法怎么样?”

  这样一句差不多的台词,凯瑟琳已经不知道听过多少次了,但是偏偏这个时候,又听了一遍……

  虽然很囧,但是凯瑟琳还是要说的。

  “中国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地方,这个地方的潜力比美国更大,我的意见是,就算我们不能和中国做生意,我们最好也不要引起对方的反感。”

  这位哈默先生是1990年去世的。但是凯瑟琳强烈的怀疑,在这个时代,这位阿蒙德哈默先生是不是能够多活几年的时间。

  想到这里,凯瑟琳不由得又看了看这位被称之为“红色资本家”的人。

  1921年,在当实习医生之前,哈默把目光投向了遥远的刚刚经历一战重创、处于饥荒之中的俄国。他花10万美元购买了一座一战遗留下来的野战医院并配备了价值7万美元的物资器材。带着这些礼物哈默来到了莫斯科,在那里会见了列宁并得到这位领袖的支持。

  1924年,哈默决心在苏联筹建铅笔制造厂。通过对当时老牌铅笔制造商法伯铅笔公司的调研,哈默了解到法伯家族实行封闭严厉的管制,于是他用高薪和自由平等来吸引其精干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莫斯科郊外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铅笔厂。

  1926年,该厂铅笔年产量接近一亿支,钢笔猛增至9500万支,这不仅满足了俄国的需要,而且百分之二十的产品出口到十几个国家。

  这就是对方“援共”的开始。

  但是,这并没有结束,依靠和苏联的特殊的关系,人家混得是非常如鱼得水……

  这位一生从未停止超越的强人,这个时候找到自己,又是为了什么呢?

  ……

  热烈欢迎翱翔的毛毛虫成为本书掌门~

  还有三更!咱会努力码字的!(未完待续。。)

  {宜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请收藏:https://m.16d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