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5章 枢密院_系统让我当昏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五是节流法。主要包括裁汰多余的官僚编制、部队编制,降低官府开支标准等等。

  大魏发展至今,官僚机构已经非常臃肿,适当的缩减人员规模,每年也能省下一大笔钱。

  王猛念完全部的经济改革措施以后,全场都被巨大的信息量冲击得缓不过劲来。

  还是老臣林松最为敏锐,当即提出了自己的一点忧虑:

  “陛下,王猛大人提出的改革方略,老臣认为确实是利国利民。可是是否存在太过激进的问题,要知道光这新税法一条,就触动多少大地主、大官僚和富商的利益,要是地方的豪绅们联合权贵作乱,其后果不堪设想啊!”

  严歌点点头,对林松的老辣表示赞许。

  林松提的问题确实是一针见血。

  其实他提到的这个问题在王猛当初的“景略十论”中已经涉及到,那就是君权!

  在封建专制社会中想要彻底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其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高度中央集权。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政令的贯彻和对地方权力的绝对控制。

  实际上,无论是东厂还是仕女司,都已经是严歌强化集权的措施。

  但这还不够,因为这两个机构毕竟是属于情报、监视性质的。

  真正强有力的中央集权需要更彻底的政治制度改造。而这还需要一段时间。

  目前的大魏,中央的权力虽然像古代东汉、日战国时期那样分散,幕府、军府等军阀掌控大权,国家名义上统一实则割裂,但是论集中也并不过明清。

  主要问题除了地方豪绅势力强大以外,还有藩镇。

  大魏17道69州33郡,实际真正完全掌握在朝廷手中的只有7-8成,其它的则被藩王、地方军府和节度使把控。

  这是因为太武帝吸取梁朝中央军腐败退化,地方常备军力薄弱易被外敌突破的教训,才在一些军事要地设置了军府和节度使以及藩王来作为防守。

  只是这样一来,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边境的防御力,大魏立国以来周边外敌侵扰更甚于大梁,但是却依然总体上保持国家稳定。

  汜减ZuiZaoXiaoShuo.com汜。可是这种方法的弊端就在于,一旦藩镇势力过大,就有可能反噬中央,形成汉末割据、安史之乱等类似的变局,而如今的大魏就有这种风险。

  从理论上来说,严歌应该先改变吏治,完成集权以后才动手进行经济改革。

  但由于种种原因,他眼下必须先把改革弄起来,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增加国家财富,才能应对接下来的种种危机。

  因此如今严歌只能死马当活马医,先改了再说。

  在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反正现在外有匈奴虎视眈眈,内有西北王严亮蠢蠢欲动,债多了也不压身!

  严歌说道:“

  请收藏:https://m.16d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