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二十六章对撞机会议_重生科技学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论证是否有建设大型粒子对撞机的必要。

  毕竟2000亿的建设费用,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哪怕并不是一年就投入这么多,但是也是一大笔钱,华夏虽然这些年财政都有盈余,但是也不能败家不是。

  所以才有今天这个会议。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从一个学者的角度来看,我是很反对此时建设大型粒子对撞机的。”杨老缓缓地说道。

  其他人闻言,脸色纷纷一变,响起以前杨老就不止反对建设大型粒子对撞机。算一算,这都已经是第四次了。

  以前华夏穷那没办法,从经济角度来说情有可原,可现在华夏富裕了,国家富得流油,完全拿的出这笔钱,为何要反对。

  难道不知道,建设大型粒子对撞机,对华夏和华夏学者的好处么,华夏在高能物理方面远远不及欧洲,不就是因为欧洲有CERN,可以不断发现,才有每年大量的论文么。

  但是杨老仿佛没有注意到他们的脸色,思维很清晰地说道:“首先我觉得科学目标不明,2000亿可能打水漂。能否找到新粒子还是一个未知数,在目标不确定的情况下投入巨大的财力物力,价值何在?毕竟2000亿不是小数目,建成后每年需要需要一大笔运行和维护成本,可以说是无底洞。50年内,也无法变现。何况建议书上估算2000亿,不过我看来2000亿是很有可能不够的,若是建了也许需要3000亿,甚至是4000亿都有可能。”

  “再者关键技术不在手,挤压其他科研经费。在没有革命性技术出现的背景下,很多技术细节是需要欧美的支持。甚至绝大部分的技术都需要欧美支持,也就是说这么大的投资,到头来都得交给欧美企业。”

  “最关键的一点是,目前华夏高等物理学者不足世界1%,项目建成后必然为外国人主导,为他人做嫁衣。看看现在年轻一辈的学者,除了秦院士外,哪一个能够称得上高等物理顶级学者?没有,一个都没有!”杨老很不客气地说道:“高能物理的盛宴已过,该发现的已经都发现了,再往前一步,投入与产出将是完全不成正比。”

  粒子物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繁荣发展,被称为‘盛宴’,足以和世纪之初的量子力学的盛况相媲美。在那时,实验上的新发现如井喷之势,以标准模型、有效场论、量子色动力学为代表的理论工作也同样光芒万丈,以及之后的弦理论、圈量子引力、大统一理论等进一步使理论工作上升到一个更高的高度。在这次盛宴中,涌现了一大批神一般的人,如温伯格、格拉肖、格罗斯、杨/李、威腾、维格纳、施温格、盖尔曼、韦尔特曼、霍夫特等等。

  之后这场盛宴就结束了,后面所发现的,都是之前所预测所论

  请收藏:https://m.16d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