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4章 进宫探亲_猎艳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冯道依然反对,世宗说,以前唐太宗不都是亲征,我应当向他那样,冯道讥笑道“未便学太宗”世宗“刘崇乌合之众,苟遇王师,必如山压卵耳”一向唯唯的冯道,这次不知是吃错了什么药,竟然顶起牛:“不知陛下作得山否”世宗大怒,罢廷议,决定亲征。这次廷议,宰臣中唯一主张北伐的只有王薄一人。

  周军长驱太原,四面合围,世宗征询各路将领的意见,都强调粮秣不足,请求班师。世宗不听,然而数十万大军屯聚太原城下,军士不免剽掠,北汉民大为失望。同时,后周大将符彦卿与辽兵会战于忻口,中伏兵败;而太原城下部队因连日大雨,士卒疲惫,疾病流行。世宗不得已匆匆降诏班师。后周的撤退是混乱的,纪律松散,粮秣器械都受到很大的损失。第一次北伐至此结束。

  此次战役表现出世宗的勇敢坚毅,临危不惧力压强敌的气魄。但是五代以来骄兵悍将对敌则怯,扰民却勇,临敌就逃的恶略习气,使世宗深恶痛绝。一旦姑息容让,形成气候,即使有百万大军也难以取得胜利。世宗就如何惩办樊何及其部下,犹豫难决之时禁军主将妹夫张永德对世宗坚决支持。次日,大会诸将宣布将樊,何及将校七十余人立即斩首。从此骄兵悍将才有所收捻。自梁末帝以来,禁军将士骄横益甚,稍不如意,即生兵变。世宗临敌斩将,确实冒了极大的风险。以此可见世宗刚毅果断的性格。

  初次北伐,由于事先毫无准备,没有一点计划,以至于来去匆匆,损失重大,所得州县尽行放弃,看起来好象一无所获。但是他为世宗提供了反面教材。世宗回到汴梁,立即着手一件事——整军。

  周世宗的确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可惜在959年征伐契丹途中突然病倒,不幸英年早逝,享年39岁。后来宋太祖赵匡胤的不少方略在很大程度上是继承了周世宗的路线的。后周的军队的改革是在周世宗的主导下,由禁军将领赵匡胤实施操作的。

  954年,后汉趁周太祖郭威驾崩,连手契丹大举进攻后周,周世宗亲自统兵御之,大战于高平,是役以后周大捷而结束。高平之战也是赵匡胤的成名之战,世宗对赵匡胤在此战所表现的智勇深为赏识,擢升其为殿前都虞侯,并领严州刺史(此前赵为宿卫将,是殿前都指挥史张永德之部属)经高平一战,世宗认识到宿卫军之诸多蔽端,痛下决心对军队进行改革,他认为“凡兵务精不务多”以是下令大简诸军,精锐者升之为上军,赢者斥去之,在全国藩镇诏募骁勇壮士,令赵匡胤选优者为殿前诸班,其骑步诸军,令各将选之。这次军事改革成效突出,“由是士卒精强,近代无比,征伐四方,所向皆捷,选练之力也

  请收藏:https://m.16d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