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二章_青云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依照老夫妇的说法,徐先生最后出现的地方是上京附近,这与扶冬姑娘此前的说法不谋而合,可见徐先生并没有死在洗襟台下,他会出现在洗襟台丧生士子名录之上,定是有人故意弄虚造假。

  “薛叔这些年汲汲追查洗襟台坍塌真相,得知徐先生或知晓内情,他苦寻他的下落,可惜一无所获。后来他到了陵川,辗转打听到徐先生与姑娘熟识,循着姑娘的踪迹,于几月前找来上京,彼时姑娘为接近何鸿云,刚在流水巷开了折枝居酒舍。薛叔后来遇险,无奈藏匿行踪,将双飞燕玉簪转交给我,这正是我凭玉簪找到姑娘的缘由。

  “对不住,关于徐先生的下落,所述已是我能打听到的全部,恕我直言,时隔经年,先生只怕凶多吉少。万望你勿要耽于过往旧事,前路漫漫,但请珍重。勿念。

  “青唯·嘉宁三年十一月廿八。”

  谢容与看完信,沉默片刻,唤来德荣,吩咐道:“把这封信带去玄鹰司,交给扶冬。”

  德荣称是,接了信正要走,身后谢容与忽道:“等等。”

  他像是想到了什么关键的节点,起身离案,从德荣手里拿回信,将其中一行反复看了数遍——

  “这名书生自称姓徐,应该正是徐述白……称自己此行上京,正是为告御状而去,他要揭发修筑洗襟台的真相,让事实大白于天下……”

  揭发修筑洗襟台的真相,让事实大白于天下。

  修筑洗襟台的真相。

  什么叫……修筑的真相?

  徐途贩卖次等木料,何鸿云从中牟取暴利,致使洗襟台塌。

  这不该是洗襟台坍塌的真相吗?

  而修筑洗襟台,是昭化帝提议,朝廷明令颁布,臣工士子乃至天下人拥护的决策,这其中,能有什么真相?

  修筑在前,坍塌在后,短短几字之差微乎其微,说不定只是青唯的笔误,只是老夫妇或者薛长兴在转述时的口误,但不知怎么,谢容与就是直觉这几笔看似谬误的措辞事关重大。

  他握紧信纸,问德荣:“何鸿云是不是至今不肯画押?”

  德荣道:“是,狱卒已用了刑,但他拒不画押,直言要见殿下您,刑部昨日还来昭允殿请过,但是殿下您回绝了。”

  谢容与想到一种可能。

  如果……只是如果,徐述白上京要告的御状,不是针对何家呢?

  徐述白是徐途的侄子,徐途就是贩卖次等木料的人,所以所有人都会理所当然地想到,徐述白上京告御状,是为了揭发何鸿云偷梁换柱牟取暴利的恶行。

  可是徐述白决定上京是在洗襟台修成之前,他若在那时得知木料被换,是来得及阻止士子登台的,他为什么不阻止呢?

  还是说,他另有要事,才不得不马不停蹄地上京?

  思绪仿佛开了闸,谢容与蓦地忆起徐述白在临上京前,对扶冬说的话——

  “这

  请收藏:https://m.16d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