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封闭的列车 • 二_人类群星闪耀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必能具有权威似的,根本没有向德国政府提出什么请求,而是向德国政府提出条件,说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俄国旅客才准备接受德国政府提供的方便,即承认车厢的治外法权;上下车时不得检查护照和个人;俄国旅客按正常票价自己支付旅费;不允许以任何方式让旅客离开车厢。罗姆贝尔格大臣把这些条件向上报告,一直呈送到鲁登道夫,无疑得到了他的首肯,虽然在他的回忆录中对这一次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或许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只字未提。德国公使曾想在某些细节上做些修改,因为列宁故意把协定写得模棱两可,为的是不仅使俄国人,而且也让同车的奥地利人拉狄克免受检查,但是德国政府也像列宁一样着急,因为就在4月5日这一天,美利坚合众国向德国宣战了,所以德国公使没有如愿。

  梦#阮#读#书#🐙www#mengRuan#com

  弗里德里希(弗里茨)·普拉廷(Friedrich[Fritz]Platten,1883—1942),瑞士共产党人,职业革命家,1912至1918年任瑞士社会民主党书记,是1917年4月安排列宁从瑞士返回俄国的主要组织者,后参加第三国际工作。埃里希·鲁登道夫(ErichLudendorff,1865—1937),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最高统帅部军需总监,同兴登堡共享军事指挥权,实为战时第二号实权人物。卡尔·别隆加尔道维奇·拉狄克(1885—1939),生于波兰的加里西亚,20世纪初先后在波兰、莱比锡、不来梅等地担任社会民主党报纸的编辑,1915年属齐美尔瓦尔得左派,1917年到俄国加入布尔什维克,后于1937年被苏维埃政权判处十年徒刑,服刑两年后死去。

  于是,弗里茨·普拉廷在4月6日中午得到这样一项有纪念意义的通知:“一切按所表示的愿望进行安排。”1917年4月9日下午3点半钟,一小群提着箱子、穿着寒酸的人从蔡林格霍夫餐馆向苏黎世的火车站走去。一共是32人,其中有妇女和儿童,在男人中只有列宁、季诺维也夫、拉狄克的名字日后为世人所知。他们一起在那家餐馆吃了一顿简便的午饭,并且一起签署了一份文件,他们都知道《小巴黎人》报上的这样一条报道:俄国临时政府将把这些经过德国领土的旅客视做叛国分子,所以他们用粗壮的直来直去的字体签名,以示他们对这次旅行自己承担全部责任和同意所有的条件。现在,他们默默地、坚决地踏上这次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行程。

  格里高利·叶夫谢耶维奇·季诺维也夫(1883—1936),1901年加入

  请收藏:https://m.16d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