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29章 在路上_我本闲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用表字来称呼顾觉非的。

  陆锦惜也听了出来,对这“最好的脾性”几个字,总觉出几分微妙。

  她心底好奇起来:“父亲与顾老太师交好,怎么也不知道顾大公子这件事的内中情由?”

  “一个是朝堂上的老狐狸一头,一个年纪虽轻,道行却也是不比他父亲浅上多少的。闹起事情来,云山雾罩的一片。除了他们自个儿,满京城知道内情的,怕都数不出一只手来。”

  陆九龄往前走着,大摇其头。

  他倒是把找女婿那件事暂时给忘了。

  陆锦惜也就轻轻松了一口气,但对他这话里太高的评价,又有些不理解:“可当年顾大公子,虽厉害,可也不过只是个探花,也刚才入了翰林院当修编。他,有您说的这样厉害?”

  “怕只比我知道的还要厉害许多呢。”

  陆九龄在宦海浸淫,年月其实也不短了,有的东西,会有些冥冥的感觉。

  他笑了起来:“为父混到这把年纪,江南士林里认识的名士两只手数得过来,三教九流里下等一些的一概不识,除却朝上政学要事之外,也无甚旁通。为官三十载有余,至今也不过是个礼部尚书,勉强在皇上那边混了个脸熟。”

  其实这已经很不差了。

  毕竟陆九龄不过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出身,礼部在六部之中也并非最有实权的那一种。

  一介文人,官至此处,其实已经很显赫了。

  “可是这一位顾大公子,六年前也不过才二十三岁……”

  陆九龄摇了摇头,声音里已经带了几分兴叹的味道。

  “江南士林,他游学时候,已结交了一半,无不对他心悦诚服。”

  “这算是‘才气’。”

  “因读万卷书,敢行万里路,三教九流,民生疾苦,他亦耳闻目睹。”

  “过金陵曾为河工事建言献策,解了那一年江上水患。”

  “经沧州,又因缘际端过了一窝贪官污吏,抄来的银钱充实了国库大半。”

  “甚至一路向西北,去了边关,看了天山,更与西域诸族有过往来……”

  “这便是‘仁圣’。”

  陆锦惜听到这里,已有一种隐隐的头皮发麻之感。

  陆九龄的话,却还没完。

  “更不用说,当今皇上龙潜府邸时,便与他有伴读之谊。”

  “那时他才华便已卓然盖世,皇上虽大他好几岁,却视他亦师亦友。即便是后来登基,对他的态度亦不曾有太大变化。”

  “换了旁人来,谁又能一直有这么个不卑不亢的态度?”

  “这便是真正的正心持道的‘君子’了。”

  才气,仁圣,君子。

  真真是白璧无瑕,天衣无缝……

  那一瞬间,陆锦惜都险些要被陆九龄这一番盛赞给折服了。

  可她脑海中,永宁长公主的话,却十分何时宜地蹦了出来——

  “顾觉非的确是不择手段,且性情诡谲,狡诈难测。可对着他爹么,也不一

  请收藏:https://m.16d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