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二十五章 我是认真的_材料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亦赫对于北溪钢铁厂的不满,由来已久,但真正让他牙痒痒地产生整顿北溪钢铁厂的想法,只是最近一年多以来的事情。

  去年,中央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核心内容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简政放权”。

  在中国,中央与地方的职责划分格局经历过若干次反复,有时候是中央控制大权,有时候则是把权力下放给地方。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政策总体上在朝着向地方分权的方向发展,而去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决定,则明确提出了扩大地方自主权的原则。

  借着这股春风,全国各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建设高潮,地方政府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开工建设各种项目。加上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全国的基本建设规模不断膨胀,出现了极其红火的局面。

  在这一片繁荣的背后,如杨亦赫这个级别的地方领导却能够清楚地看到,繁荣的基础是非常薄弱的。要搞基建,除了资金之外,还需要原材料的支撑,其中尤以钢材最为关键。在过去的这一年中,全国成品钢材的产量仅3600万吨,扣除保障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所需要的部分,最终能够落到地方政府手里用于基础建设的钢材可谓是杯水车薪。

  在国家计龗划内钢材不敷使用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想获得钢材,不外乎两条路径,一是从国外进口,二是动员本地钢铁厂扩大生产规模,多提供计龗划外的钢材以满足地方需要。安河省不像沿海那些省份一样有较多的出口外汇提留,因此进口钢材这条路是走不通的,余下的办法,就是让省内的钢铁厂挖潜革新。增加产量。

  带着这样的想法,在省里分管工业的杨亦赫跑遍了省内的各家钢铁厂,拉下副省长的面子,好言好语地向那些厂长们化缘,请求他们扩大生产。各家钢铁厂的厂长当着他的面都是把胸脯拍得山响,只差咬中指写血书保证了。但在说完这些豪言壮语之后。紧接着就是一大堆的困难,什么资金不足啊、设备落后啊、原料紧张啊……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没戏!

  如果只是一家钢铁厂这样向杨亦赫叫苦,他自可不予理睬,甚至下狠手免掉厂长的职务,另聘贤良来担纲。但全省所有的钢铁厂像是约好了一样,连说出来的理由都是大同小异,杨亦赫就没法处置了。他甚至有些怀疑,是不是钢材问题的确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安河省就不可能解决这样的困难。

  这次与岳国阳同来北溪处理矿渣的问题。杨亦赫有一个意外的收获,那就是从岳国阳的嘴里听说了一个能够创造神奇的秦海。据岳国阳介绍,秦海白手起家,在没有要国家一分钱支持的情况下,盘活了关停已久的平苑钢铁厂,现在这家厂子的生产蒸蒸日上,据说已经打算增添设

  请收藏:https://m.16d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