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一十一章 通向中枢之路_奋斗在新明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理想不就是宰相么,虽然殿阁大学士在口头上都有阁老宰相的美誉,但首辅才真正最接近宰相的一个。

  大好机会就在眼前,距离人臣顶点中的顶点仅有一步之遥,四个大学士谁肯相让票拟大权?

  太后也和不了这个稀泥,还未亲政的天子更是没话语权,局面僵持影响到政务也不是办法…

  却说李佑和吏部尚书许大人的谈话还在继续,李佑忽道:“此事任是谁也束手无策,想必有饱学大才,熟悉祖宗典故建言分票。”

  许尚书被李佑说的脸上带出几分得意,“太后问计,本官记起当年崇祯朝故事,献了此策。太后便下旨暂行此制。”

  当年崇祯皇帝“励精图治”,刷新政治,曾创出了内阁分票制。中外章本发到内阁后,由中书舍人分发给诸大学士,每人写自己的票,署自己的名,各行其事,各负其责,省得和中老年妇女抢特价鸡蛋似的抢票拟。不料此法今天又被拿出来用了。

  我就猜是你鼓捣出来的…不留痕迹拍马成功的李大人心道,又愈加的警惕。能让吏部尚书和颜悦色的耐心说了这半天话,岂是一般人的待遇?

  许天官到底想的什么?天官,内阁…天官,内阁…

  便小心翼翼问道:“如今内阁空余,老大人已是六部之首,不想顺势进位大学士补缺?以下官浅见,应当不难罢?”

  “数月前太后下诏廷推大学士,本官呼声颇高,不过本官坚辞不受。”许尚书毫不隐瞒道。

  其实也没什么可瞒的,随便用心打听都打听得到。今年上半年,也就是李推官还在苏州府和石参政斗得不亦乐乎那段时间,吏部尚书许大人入阁呼声甚高。

  很多人都盼着许大人入阁,腾出吏部尚书这个超级肥缺…但许尚书令人惊讶的坚决推辞掉了,宁肯守着他的吏部尚宜搜小说式大考核,由吏部和都察院共同操持,不合格的要降级裁汰外放。

  许天官自称欲在京察大计时有所作为,显然有内幕的…李佑很聪明的住口不往下问了,但从老大人的口气可以听出,他不是不想入阁,只是想选一个好时机。

  “你不必多虑。”许尚书又道:“使你任中书,不过是让你预闻机密,以备不时之需,不用多想。”

  李佑先谦虚道:“下官唯恐不能让老大人中意。”

  许尚书:“不必自谦,众口同声道是你稍显年少浮躁,但有任事之能,仍可委用。”

  李佑心思通透,岂能听不出来?预闻机密这四个字是老大人话里的重中之重,点题之笔,说难听点不就是通风报信么。

  不过却冒出一个念头,与阁臣地位差不多的许天官入阁并不难,莫非他不想按照惯例当那个最末位最没话语权的东阁大学士?他到底算计到了哪一步?

  李大人到现在也没有痛快的答应,但也没有明确的拒绝。

  请收藏:https://m.16d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