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二百九十四章 盐课难题(求保底月票!)_奋斗在新明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每个县根据人口数量都会分配到一定销售任务,叫做额定行引,而盐课就是每个县官盐销售后收的税。销量有事先定额,盐课自然也是有规定数额的。

  作为国库现银收入的重要来源,盐课在知县考核中占据了很大比重,保障官盐销售自然也是知县的重要职责。道理很简单,官盐卖不出去,自然就没有盐课收,而盐课收不够数额,地方官就要受到处分。

  对其他地方来说,盐课问题不大,毕竟食盐是生活必需品,就算有si盐冲击,但只要使上力气,保证官盐完成一定销量还是可以做的到。就算销量完不成但能加征点盐课也行,只要不与规定数目差的太离谱,一般考核起来还有通融余地。

  但是扬州府这几个县,不是产盐地就是临近产盐地,在盐课问题上那是天下最苦的地方。

  就拿江都县来说,朝廷规定每年要行官盐一万引,也就是必须要卖出一万引官盐,收一万一千两盐课上缴。

  可是江都县邻近的泰州、通州都有产盐大县,而且江都县也是淮南盐外销的枢纽。问题就出来了,既临近产盐地,每年又有几亿斤盐过境,买卖si盐更加便利,那么分配给江都县的一万引官盐能卖得动么?

  比如随便谁跑到邻境,偷偷背上一箩筐si盐回来,就足够全家吃一年,之外还有富余可以卖的。这样谁还肯买价格较高的官盐?

  而且更别说过境大量运盐船和漕船,有很多夹带si盐沿途发卖,水运枢纽江都县就是重灾区之一。

  在各种si盐冲击之下,不止江都县,扬州府各县一年官盐销售能完成十分之一就不错了,出现了天下第一产盐大府里官盐完全滞销并收不上盐课的怪现状。

  那些纲册上的盐商,每年都要向盐运司递交一次申请,叫做认窝。江都县这种地方,没有哪个盐商愿意申请运官盐来卖,连成本带税课,一万引盐能赔出两万两银子去。

  谈完盐课现状,晁司吏叹口气道:“孟典史与数百徽州盐商都算同乡,往来关系密切。盐商们卖他面子,每年肯赔本打发县衙一些盐课银子,只当捐献给官府了,这才使得我江都盐课不至太难看。不仅盐课,县中许多修建事项都要靠盐商捐助,所以小的斗胆谏言县衙离不得孟典史。何况马上又到了盐商认窝请引的季节,劝大老爷还是小心为上。”

  听到这里,李佑略略惊异,他之前没想到江都县居然有盐课这个难题。

  而那孟典史果然是个能人,一来无论哪个知县也要靠他拉赞助似的搞回银子,离不了他的;二来他又成了大盐商在县衙里的代理人。居中牵线,两面吃香,此人对自己的定位很精明嘛…

  这该如何是好?以李大人的秉性,做过的事情不轻易退让。听晁司吏的意思,孟典史在县

  请收藏:https://m.16d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