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六百零六章 办报难题_奋斗在新明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不傻的人听到这几句,都猜得出李佑要干什么,石祭酒呆了一呆,连忙问道:“你意欲另起炉灶么?”

  “不错。既然朝廷不许本官在国子监办报,本官当然另寻出路!不瞒石大人说,本官已经在崇文门内大街与朝阳门内大街路口买了三进屋舍,为的就是办报!”李佑毫不遮掩的说。

  果然是要办报了,那个路通十分便利,确实是好地方…屋中其他三人彼此对视一眼。都很惊异。

  作为朝廷任用的国子监办报厅正副总裁官,他们都对李佑提倡的新式报纸小有研究过,自然也都晓得私人办报的一些关窍和难度。

  首先,大明律的确没有规定私人不准办报,或者说大明律里关于办报这事根本就是空白,现在手抄报还是比较流行的。但空白可以弥补,朝廷当然可以出台新的法令,以防止妖言惑众之类的名义禁止私人随意办报。所以私人办报法律风险很大,只有国子监这样的官府机构不用担心这类风险。

  其次,办新式报纸投入不低,能不能赚到钱是个未知数。朝廷和官府办报,可以为了“教化人心”不惜成本,无非一年砸进去几千两银子而已。但私人办报若源源不断的赔钱,那图的是什么?

  第三,办定期发布的新式报纸,技术上就必须要采用灵活快捷的活字印刷,以应付高频率定期印刷的需要。但目前印刷这个行当,出于成本考虑,一般也没有紧迫的时间要求,因而绝大多数采取的还是人工雕版印刷方式。

  从这个角度来看,拥有二十八万个铜活字的国子监才具备办报条件,李佑想私人办报,一时半会他从哪里去找活字?如果从头铸造一整套够用的活字,那也费时不短,早就失去了先机。

  如果不用活字,靠着雕版印刷,为了短时间内完成制版,那么必须要常年聘用上百熟练工匠不可,成本反而极其高昂,速度还比不过活字。

  第四,办报纸必须要拉起一批具有足够素质的人力,读书人、工匠、杂役都需要很多,这方面一般人更不可能与坐拥三千师生和上千工匠杂役的国子监竞争。

  综上所述,私人办新式报纸在没有前例可循的情况下,高成本和高风险都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只有官府才可以承担得起。不得不说,李佑当初眼光不错,整个京城似乎只有国子监具备最成熟的办报条件。

  所以对此屋中正副三总裁委实不明白这李大人是怎么想的,就是个性不服输,也不能如此冒险拿自己身家赌气罢?办报中的难处,他应该是最清楚的人了。

  对于其他人诧异的目光,李佑无视了。又一次问道:“准也不准,还请石大人发句话。”

  “不准。”说话的不是石祭酒,是旁边两个官员之一。

  李佑望去,却是面熟的那个,这又是那颗葱?

  请收藏:https://m.16d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