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零九章 会战(45)_回到明朝当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军今天很带种啊!”

  相隔已经只有里许,整个清军阵势都已经在提高马速了。

  蒙古军在明军右翼,汉军主力对着明军左翼,而中央阵势则是用梅勒章京喇希率领的混合部队为前锋,听着如雷鸣般的叫喊声,喇希的嘴角露出一抹嘲讽的笑意。

  从天启二年到崇祯十七年,他已经在马背上征战了二十来年,就算是明军最精锐的辽东军和宣大军,他也是交手多次了。

  现在他的麾下有山东巡抚方大猷的六百汉军,三百索伦兵和鄂伦春等各族兵,两百蒙古兵,一百余名满洲兵簇拥在他身后,是最后的突击力量和督战队。

  这些杂牌兵向来是清军用来第一波送死和吸引火力的,这一点杂兵们自己也是心知肚明。

  面对暴走状态的明军,这些杂兵们也是面露紧张之色,不少汉军都是面色铁青,神情十分难看……他们原本就是在山东和对面明军对抗,这大半年不知道互相打了多少次,明军越打越强,人越打越多,装备也越打越好。

  最让这些汉军沮丧的就是人家的待遇也是越来越高,两相对比,可真够丧气的。

  原本他们就是山东或是河北明军,清军一至,就很明智的选择了投降。一则是明朝气数尽了,二来明朝饷械两缺,清朝最少是能保障给汉军粮饷的。

  就算不足,也是可以靠抢掠来补足,在很多方面,清比明要大方的多。

  可是半年多光景下来,明朝不仅没有亡国的意思,反而把地方重新梳理了一遍,原本明最缺乏的就是对地方的真正管制能力,再加上士绅们的叛变,所以地方不附,根本掌握不了政权。

  但现在中枢得力,地方重派官员,士绅们通过纳捐和监生制度对中央重新有了向心力,一切就与以前截然不同了。

  最少,在舆论上,明朝也不是非亡不可,似乎仍然有很强的气运,不象是立刻要亡国的样子。

  至于军人待遇,那就更叫这些投降汉军们眼红了。

  山东镇的步兵是月俸五元,还发给盐茶布匹鞋子,一人当兵全家有份,这是战区的特别规定,银子发的不如平虏军多,但是额外的物资补给就很充实了……毕竟战乱的地方,实打实的物资发下去比银子更令人高兴。

  俸禄,物资,再加上越来越好的战甲和利刃,这已经够让山东清兵沮丧了。这半年来,两边先是清军稍占优势,对各地义军的吸引力也较明朝为大。但朱大典的到来和物资的充实就迅速的扭转了以往的不利形势,在朱大典的威望和个人能力面前,义军纷纷来投,明军实力越来越壮大,到了这个时候,山东镇比徐镇和平虏军的装备虽差一些,但已经远超过普通的降附汉军了。

  等发现对面之敌是比山东镇还要犀利几分的平虏军后,这些山东汉军的沮丧和胆寒也

  请收藏:https://m.16d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