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八十章、徽商(求月票)_我在民国打酱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听过么?”

  汤皖还就真听过歙县的名头,而且自己还去过渔梁坝,不过那次是旅游。

  “怎会没听说过呢?渔梁坝是不是你们那里的?”

  菊长还在剔完牙,马上低头“呸”的一声吐掉,龇着嘴说:

  “还真知道啊,诶....光知道渔梁坝有个鸟用。”

  而后斜仰头,骄傲道:

  “知道徽商么?”

  汤皖喝着茶,点了点头,明清辉煌几百年的徽商肯定是知道的,就听见菊长骄傲的继续说道:

  “那你知道以前徽商是怎么从大山里出来的么?”

  徽商汤皖是知道的,但是具体怎么出来的,行进路线却是不清楚,见汤皖一脸疑惑,菊长得意极了,咧开了嘴。

  “也有你这个大学教授不知道的啊,仔细听好了,劳资14岁出家门时,走的就是这一条路。”

  菊长稍微动了一下身体,处于一个舒服的状态,手指着半空中,随后道:

  “就是从你说的那个渔梁坝码头开始,顺着新安江一路往下到杭市,然后转大运河往北走,从通县上岸,在走路到首都。”

  “劳资老家前后都是大山,土地少,产的粮食就少,没办法就只能出门找生活,老家人带着人走出去闯荡,就从新安江往外走,慢慢的就成了微商。”

  菊长与有荣焉的说起自己老家的辉煌事迹,这一刻显得无比自豪,仿佛自己也成了当年徽商的一员,从新安江出发,去往全国各地。

  “劳资祖上也是一名徽商,后来落魄了,到了我这一辈就更别提了,临出门时,老爹就给了一块大洋,老娘塞了一包袱大包子。”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劳资就是这么被丢出来的!”

  说到这,菊长的豪迈之气渐渐没了,似乎是回到了14岁出家门的那一天,那么大块头的菊长,竟然也会变得如此多愁善感。

  汤皖不禁想到,那时候的菊长应该也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郎吧?他当时从新安江出发的时候,心里应该是满怀壮志的吧?

  请收藏:https://m.16d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