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582章 大汉官话_明末称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居然已经都会说汉话。虽然说的不太流利,但起码他听的懂。

  这时他又发现了一件事情,她们说的并不是皇帝的家乡话,也不是明朝皇帝的家乡话。也不是洛阳读书音,他们说的是北京话。

  嗯,不是后世的北京话,但差不多。

  这个时候的北京话,应当叫大都话。

  大都话跟后世的北京话很接近,也是北京城几百年来最通行的话语。

  在辽、金、远等北方草原部族不断的入侵以及统治下,北方的语言千百年来逐渐的发生了变化。

  到了元代时,官方规定以北方话为基础的大都语音为标准的天下通语。

  当年元人占领中国后,开始强行推广大都话。汉语中大量的加入了蒙古语词汇,汉语的结构都发了改变,汉语和蒙语同化。

  刘钧这时也发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云南、贵州、四川人的语言,跟淮河以北的语言,与大都语极为相近。

  其根本原因,就是蒙古人率先把这些地方征服了,然后在这些地方推行的大都话力度最强。

  明初曾修订洪武正韵。是将江淮方言做为官话推行的。不过永乐迁都北京之后,大都话依然流通甚广。

  历史上。后来满清入主中原,也大力推行大都话,最终后世的普通话就是以大都话为标准普及开来的。

  说起官话,中国地大特博,幅员辽阔,族群众多。因此语系也众多。粤语、闽语、客家、吴语等数个大的语系下,还有形形色色的各种方言。

  在江西等地,甚至有十里不同言的现象。一个县里,相隔不远的两个乡镇,说话可能都完全不同。

  北方话和南方话差距更大。就跟外语一样完全听不明白。

  刘钧就曾经在接见几位在地方表现出色的官员,结果他们汇报工作时,说了大半天,刘钧却一句没听懂。

  秦代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计量衡,统一文字,对中国的文明进程有突出贡献。

  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官话都不一样,各朝也都有标准官话,推出韵书。但一般来说,语言还是难以统一。

  读书人有读书音,古洛阳音为准。隋唐等朝立都关中,以关中语言为主,明代皇帝出身淮南,便以江淮话为官话推行。

  但后来迁都北京,因为大都话在北方的流通最广,因此其实大都话的影响范围最大。

  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以及云贵川等地,语言都与大都话很近,虽各有些不同,但起码能相互交流听明白。

  就连如今宫中的这些蒙古女子,学的都是大都话,她们学这些话更有基础,学起来快。而若是学江淮话,那就很难。

  刘钧坐在那里有些出神。

  一时都忘记了与那蒙古嫔妃说话,那嫔妃还以为惹得皇帝不满,心中不安。

  刘钧已经顾不得她了,他想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帝国这么大,如果连一个通用

  请收藏:https://m.16d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