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0章 训练舰改装达成_工业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虑的因素太多了,战舰的起伏、左右的摇摆、行进的速度等等,而炮击后,对炮弹的落点再次校正射击角度,几乎都是凭军官的经验来指挥。所以总体来说,这时代战舰上的火炮射击,远距离上这准头实在是难以恭维,这时代美国海军在测试中,曾今对2800米外的一艘移动的靶船射击200余发炮弹,结果直接命中的只有两发,足可见海上战争的困难程度。

  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秦铠出了高薪让两名德国蔡司公司的技师带了十几个技术工学习这光学设备的技术,在他的指导下,完成了第一代的GX10型基线测距仪,通过两组透镜成像,当双眼中成像重合后,通过刻度盘读出夹角,然后通过基线长度测算出距离。

  第一代GX10在生产测试时,使用10米的基线,20倍的透镜组,测试误差在5千米内为±150米,这已经达到实际应用的最低精度要求了。

  让秦铠郁闷的是,目前手头的技术力量完全不足以开发先进的光学仪器,尽管他有各种先进的想法,缺乏光学镜片的工艺和精密加工的技术精度,在不依靠德国技师的情况下,竟然找不到人来实现这种精密光学仪器的制作,而镜片的来源完全依靠施莱尔从德国蔡司公司直接进口。

  三套测距仪被安装在指挥使和前后主炮塔内,而廖德昌负责安装的是基于电线信号传输原理的的手摇电话系统,这可是个新鲜玩意,军官们对于这个摇一摇就能在指挥舱和舰炮塔进行通话的玩意惊奇万分,至此,间接观瞄测距指挥系统就算初步建立了。

  训练舰上的这些士兵和军官大部分来自马尾船政学堂,剩余部分也都学习过新学,这对于开展这些新设备的使用提供的良好的条件,秦铠让吕翰暂停了今天的训练,由光学测距仪的技术工人进行了实地讲解,由于涉及到三角函数的运算,秦铠特别做了一张对照表,按照测量的角度,就能方便的查表计算出距离。

  秦铠另外把吕翰、许寿山找来,单独商谈这战舰指挥系统的改革。现在南洋、北洋水师管用的指挥方式来自于英国人赫德推荐的一些英国海军军官,体制基本套用十几年前风帆战舰时代,前后主炮和各个副炮都安排一正一副两名军官进行指挥,而指挥室负责制定目标。

  现在秦铠的要求是,在指挥室左右两侧增设两组火炮射击军官,第一组是主炮射击军官,第一人负责使用间接观瞄测距指挥系统来判断目标距离,第二人负责计算火炮射击仰角和炮塔转角,第三人传达传达射击命令;另外一组是速射副炮的指挥官,负责对贴近的敌对目标进行进攻,两组火炮射击军官可以进行轮换。

  吕翰和许寿山对于这个统一指挥的炮战多少还有些疑虑

  请收藏:https://m.16d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