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一十八章 抗战名城_落日孤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声援支持;媒体报刊也社论连篇呼吁造势。

  著名的《衡阳大华晚报》社论大声疾呼:“衡阳之所以伟大乃在于它的气节,衡阳人民要的不仅仅是个名分,而是要籍此永远保留与光大这种民族精神和城市魂魄……”

  就如何建设“衡阳抗战纪念城”,杨议长慷慨陈词:“市政建设如何计划,土木建筑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如何使民众日进于福利,如何使生产、消费都臻于合理,当然要做深长的考虑和精密之计划。本席觉得更应有一个前提先要决定,那就是要不自私、不自囿、不自菲薄、不自暴弃。大家都知道,在时间与空间,衡阳只不过是湘南的屏障、西南之重镇,而在国防上、文化上、交通上、实业上,无不占全国性的重要一环。我们不要以衡阳人的衡阳而自私;不要以偏在湘南、西南而自囿;不要菲薄了居在全国性的重要地位;不要暴弃了负有全国性的重要职责!那么,我们所谓建设者,不只是要建设湘南一隅、西南一面的衡阳,而是要建设一个有全国性的衡阳!

  国府蒋主席曾经指示我们战后四大名城,衡阳实居其一。于此,可见中央的重视和国际的观感是如何了!所以,我们在今日来谈衡阳的建设,就不能以地区自限,故步自封。我们要认清时代,认清地位,而其建设实行。我们衡阳人民自然要尽其应尽的义务,不能推委;至于经之营之,我们似乎应该吁请中央的指示和拨发巨额建设经费,便可不至于辜负了期望而能任重致远!”

  杨议长的慷慨陈词引来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与喝彩。

  1946年10月21日,请愿团在衡阳各党派社团和民众的集会欢送下,带着衡阳在战争中被破坏的情形和损失情况材料、照片、影片等出发。

  10月22日,请愿团先到长沙湖南省政府请求支持。然后经武汉到南京,此时,正直“国大”会议召开期间。在南京居留的衡阳乡亲和湘籍名人左舜生、谷正刚、胡庶华及新闻媒体、国际友人等各方面支持下,衡阳请愿团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声情并茂地讲述和展示了衡阳寇灾之惨重情形,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12月10日,衡阳市请愿团向国民政府递交了请愿书,要求最高当局批准衡阳为全国唯一“抗战纪念城”,并由中央拨款支持建设、重建衡阳城。当时,由国民政府文官长吴鼎昌代为接见,接受请愿书并转呈国府主席蒋中正先生。

  12月18日,国民政府核准衡阳请建抗战纪念城请愿团的各项请求,并令行政院、湖南省政府和左舜生等“国大”代表:对衡阳建设为抗战纪念城“先行设计筹备,逐步分期建设”,并准由中央给予一次补助,尽快核发救济物资。

  1947年1月,杨晓麓再度晋谒国民政府最高当局。23日,蒋介石在国民政府接见了杨晓麓等人,他说:“衡阳保卫战惊天地,泣鬼神,极其悲壮,其壮烈事迹理当名留青史;衡阳人民对于抗战之贡献巨大,牺牲惨烈,其丰功伟绩应予大力褒扬。我代表国民政府接受你们的请愿,同意你们的要求,答应命名并由中央投资建设‘衡阳抗战纪念城’!”

  杨晓麓当即面呈了一份“衡阳抗战纪念城”建设规划报告。

  不久,国民政府蒋主席正式批复照准:

  “衡阳市参议会杨议长勋鉴:

  本年元月23面呈报告悉:(一)请发建设复员经费及工赈救济物资两节已分令行政院及善后救济总署切实核办,希即洽商办理;(二)衡阳建设请令由内政部详为规划建设一节,已令内政部照办;(三)举行命名典礼时可颁发训词;(四)所请题颁“衡阳抗战纪念城”碑文应照准,并将题字随文附发。另送市参议会暨台端照片两帧,希一并查收办盼。

  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

  请收藏:https://m.16d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