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百九十五章 华佗遗物_落宝金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头重脚轻,一不小心跌倒在地,恰巧地上有根又尖又细的铁刺,扎进肉皮里。因扎得深,拔不出来。华佗只好开刀把铁刺取出。一直到手术做完,也没见醉汉疼痛的反应,华佗感到奇怪。等醉汉醒酒后,华佗一问,醉汉在手术时果然没有疼痛感觉。

  华佗想,能不能让病人醉酒后再进行手术呢?如果能的话。不就可以为病人解除手术时的痛苦了吗?于是,华佗叫徒弟吴普到市上买来二斤酒,然后吩咐吴普,等他喝醉后,用刀在他腿上割个一寸长的口子,然后再用针线给缝上。吴普知道师傅是在用自身做试验,就按照吩咐认真地做起来。

  徒弟这样做时,华佗果然没感到疼痛。华佗非常高兴,把这个方法叫作“沉醉法”。从此华佗便开始用这种方法为病人开刀治病。

  但经过一段时间应用,发现这种方法只适用部分病人。对小儿和重病人不能应用。因为小儿不能喝酒,而重病人手术时间较长,往往手术没做完,病人酒醉已醒,疼痛更加厉害。华佗为此又开始了苦思冥想。

  一天,华佗遇见一位从泰山来的朋友,两人一边饮酒,一边叙旧。朋友说了自己经历的一件趣事,说他上泰山时,因口渴难受。摘吃了路边的一种野果子,吃过之后,舌根发麻,嘴也张不开,浑身感到麻木,一会儿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等到醒来,已过去几个时辰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华佗心想:用这种野果子给开刀病人吃,身上要是麻木,不就可以不知疼痛了吗?他赶忙向朋友打听这种野果长在什么地方,果树有哪些特征,果实是什么模样,然后一一记下。他要亲自去找这种野果。

  第二天一早,华佗就动身去泰山,他那八岁的儿子沸儿见父亲去泰山,缠着要一起去,华佗就这么一个儿子,平时十分喜爱,拗不过儿子缠磨,就带着一起上了路。

  华佗和沸儿来到泰山。在山上华佗见到一种野果,同朋友说的样子差不多,便伸手摘下一个放在嘴里,咬破后,舌根真的发麻,嘴也难张,便采了一些,带回旅店。经过反复试验,发现这种野果生麻熟不麻(生的吃了能使人麻木,煮熟了再吃便没有麻木感觉了),麻木的时间也很短。

  这种野果虽然有用,只能用于手术时间很短的小型疮口穿破,不能全部解除病人疼痛,不能用来做大型手术。华佗断定,这种野果不是朋友说的那种,于是,带着沸儿在山上继续寻找。

  这一天,父子俩翻山越岭,见到野果子就摘一个尝尝。不觉时辰已近中午,华佗见前面是个大山坡子,沸儿又累了,就拿出个饼子递给他,叫他坐下休息吃饼,不要乱跑。华佗独自向山坡走去。

  沸儿坐在树下大石头上吃饼子,忽然一只小动物从他面前跑过,钻进不远的草丛里,他跑到草丛里去捉,追呀追呀,忽然不见了。他扫兴地站起来,却见身边一棵树上结了很多小果子,吃饼后正感口渴,就摘下果子吃起来。

  华佗从山坡上回来时,发现沸儿不见了,忙四处寻找,却见沸儿在不远处的地上躺着。唤了一声,沸儿声息全无,一摸心窝,心脏已停止跳动!原来,沸儿是吃了野果中毒而死,那野果正是华佗朋友说的那种。华佗放声大哭。哭后,把沸儿抱下山,买口棺木埋在山脚下。

  后来,华佗就是用沸儿吃的野果子,与草头乌、天南星配成了麻药。手术时,让病人喝了麻药全身麻木后再开刀,病人一点不知疼痛。因为这麻药是用沸儿生命换来的,为了纪念儿子,华佗把这种麻药命名为“沸儿汤”并把药方记在《青囊经》里,后更名“麻沸散”。(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落宝金瞳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16d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