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七章 支持_三国从益州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走。

  渐渐地,安夷县内,逐渐出现了一个名曰“匠兵”的兵种,其之家眷也渐渐衍生成为匠民。

  ……

  进入金秋九月,向安夷而来的流民,并未减少,反而有所增多。

  刘釜却晓得这差不多是入蜀的最后一批了,到了寒冬,流民想要入蜀也会变得越加困难,更别说由山道攀岩而来安夷。

  人多了,好在安夷本地的田间收成,经县寺的统一管理后,得以补上粮食的短板。

  而于交州和南中方向,到了九月中旬,先后传来好消息。

  交州士氏,愿意和刘釜合作,以资助粮食。刘釜给予的代价,是以金银,外有食盐易之。

  反正安夷矿藏巨多,尤其工匠所建立后,已能自行锻造钱币、冶炼一些金银。

  南中方面,包括文童之友所在的渠氏,另有宋氏、闻氏等五个本地大族,也愿意帮着解决安夷的粮食危机。此间事能成型,刘釜很清楚,除过当日来献计的渠景的奔波外,太守景毅的私人关系功不可没。

  两地消息传回,县寺众人的担忧一扫而空。

  及至十月中,过去一月之际。

  南中的粮食,便由山道运送到了安夷。

  后又到了十一月,交州的第一批粮食也通过窄道送达,一同到来的,还有士燮之子士安。

  两人是在刘釜于县城内的私宅见面的。

  士安年过二十,比刘釜只打了一两岁。

  其出身于大族士氏,自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面对刘釜时,先忍着内心的好奇,行了一礼:“家翁言之,刘家郎君德才兼备,一定要让安来看看。

  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回想来往安夷,尤其是安夷县城周边,于这个令长的评价,还有安夷县内的生产生活状况,士安内心发自内心的感慨道。

  刘釜亦是回礼,然后邀士安入座,道:“士兄可别折煞釜了。

  先父与伯父乃是至交好友。

  士兄今来安夷,釜当好生尽一下地主之谊。

  尤其士氏愿助安夷粮草,于釜而言,实乃大事一件!”

  士安摇了摇头:“刘家郎君都说了,你我大人交情至深,就勿要如此见外。

  若是不嫌弃的话,安称呼汝为季安如何?

  吾且年长季安几岁,季安唤吾良才便是!”

  良才!

  刘釜知晓士安的表字,自晓得士燮对这个二子当是非常看重。

  且听士安继续道:“季安于南中事,家翁早有耳闻,只是未有想到季安乃是刘伯父之后。

  今则,家翁遣吾而来,是想让吾告知季安,季安于南中,于安夷旦有所需,吾士氏愿意全力助之。

  只愿季安能记得吾士氏之所为!”

  士安的话,让刘釜心里震惊不少。

  交州士氏,尤其是士燮,单凭和父桢的关系,难道对自己,就如此支持?

  只需要自己能记得士氏的好处就是!

  还是说,这位素未谋面的士伯父,察觉到了什么?

  不论其他,士氏如此所为,算是支持他的一个大族了,就是离得有些远,远在交州。

  刘釜情绪一定,带着感慨,还带着试探,向士安道:“釜何德何能,竟劳得士伯父如此相助!”

  士安表情认真道:“季安为大汉宗室之后,有匡扶汉室之志,于南中之所为,足见之心系百姓,家翁甚是感触,吾士氏相助季安,亦是真心。

  于此,家翁另有言于季安……”

  :。:

  本站最新域名:

  请收藏:https://m.16d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