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24章:见好就收_明末黑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挑一天里最热的时候发动进攻,这便是堀田正盛采取的策略之一。

  正面由谱代大名人马所组成的三个军一字排开,每个军占据一里地的正面。

  之后是郁郁不得志的外样大名的三个军,他们与谱代大名的人马一样,都渴望通过是役来大赚一笔。

  而战斗力较高的亲藩大名的人马以及德川大将军的家兵,则位列靠后的位置。

  一来可以用前锋部队来试探清军的战力如何,同时避免己方的精锐在开战初期便遭受损失。

  二来也是要稳住阵脚,尤其是避免后路被清军骑兵包抄。

  有六个战斗力最强的军坐镇后方,堀田正盛认为是绝对可以保障全军不被分割包围的。

  余下战力最弱的三个军则须配合停泊在浅滩上的郑氏舰队,稳固己方赖以为生的滩头阵地。

  明倭联军没有大踏步的进攻,只是徐徐往前推进,一旦遭遇炮击,便立刻会停止前进,同时组织己方炮兵部队迅速进行反击。

  多尔衮的布阵与对方截然不同,战斗力在己方居中的三顺王的两万五千人马位于中路。

  一万五千两白旗与一万八千檬古正四旗位于右翼,豪格所率的一万八千檬古镶四旗位于左翼。

  右翼最强,中路次之,左翼最弱!

  之所以是这样的布置,是由于多尔衮看到敌军在小凌河以南登陆。

  按锦州地区的地图上了来分析,敌军很可能欲走南线而非北线去给锦州守军解围。

  北线要走长山前的小凌河谷地,这里是大清王师最佳的伏击场所。

  早在九年之前的大凌河城之战时,从锦州出发的蛮明人马,便打算由此地驰援大凌河城,却在此地被大清王师伏击后败退。

  援军一部由吴襄、宋伟统领,兵力约七千,另一部则由张春指挥,兵力约四万,不过均被王师大败,狼狈逃回锦州。

  从此番敌军的登陆地点看来,或许是吸取了之前的教训,改为走南线。

  抑或是打算与松山守军取得联系后,再行强渡女儿河与小凌河,给北面的锦州守军解围。

  但不论如何,都不能叫蛮子与倭寇的计划得逞!

  眼看对方的中军与三顺王的兵马,已经相距不足两里,大战一触即发。

  有鉴于此,多尔衮便命令两翼的檬古八旗同时出动,先行冲阵!

  三万六千檬古骑兵,高速奔驰起来可谓是地动山摇,在平地上便等同于惊涛骇浪一般。

  左翼的豪格早已迫不及待了,十四叔真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换他指挥是役,直接杀过去便是了。

  手握八万精锐人马,还打不过对面这群蛮子与倭寇,还围个甚子锦州城啊?早点回沈阳算了!

  右翼的檬古骑兵由阿济格统领,目标只有一个,便是冲散敌军的步阵,尽可能地制造混乱。

  按照事先的部署王廷臣与曹变蛟所率的两部合计一万明军骑兵,为

  请收藏:https://m.16d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