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一波三折_华夏海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己想象的不同,他们拥有一个很大的攻击面,而且似乎装备了数量超多的坦克!(好吧,实际上这些都是突击炮,不过在混乱的战斗中谁又能不犯错误呢?)

  较宽的攻击面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让突击炮的射界过于狭窄呢。火炮调整角度只有30度。要想打范围之外的东西就只能转动车体了。而且华夏认为奥匈帝国缺乏足够的反装甲火力,所以他们会使用支持点来强化关键地区的防御,而宽广的打击面总能在支持点之间找到缺口。更何况为了对付这些有加固掩体的支持点。29型突击炮的l35型火炮的平射火力足够摧毁这些工事。为了确保攻击力度,田勇甚至还从空军那里获得了一定的支持,如果有必要,狐蝠式轰炸机会带着500kg的高爆弹和半穿甲弹将沿途所有的阻碍炸成碎片!

  “这场战斗是我参与指挥的第一场战斗,也是我在2战爆发之前打的最为波折的一场战斗,奥匈帝国精锐部队至少在防御状态下有很强的战斗力。他们巧妙的借助工事、各种火炮和机动部队构成一个整体,在交战的初期他们的抵抗非常激烈。但是因为装备或者指挥官本身的意志问题,他们的防御缺乏韧性,当他们精心构筑的防线崩溃的时候很难再组织起足够的抵抗。这是我们后来的经验,但是这一次,也就是我生平第一次指挥的大规模交战中,对方的应对堪称防御战的典范。”田勇在战后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同时对他的第一个对手奥匈帝国的廖拉少将很高的评价

  “他们并不急于撕开缺口,和德国人强调装甲部队的速度和穿透性不同。对方的攻击缓慢而又稳重,就像一个巨大的碾盘一样,他们前进的速度或许很慢,但是却能压倒路上的一切,他们不惧怕增援部队的抵达,反而是在突破后立即转入防御,尽可能的借助有利条件打一波反击,他们更注重通过消耗对方战力来达到战役目的,而不是刺穿对方防线后引起战线的崩溃来达到相同的目的。”廖拉少将这样评价华夏机械化步兵师的攻击,当然,在战场的时候,甚至直到自己被俘之后,他还一直认为自己面对的是一个装甲师,而不是一个机械化步兵师。

  和一般攻击不同,负责正面攻击的坦克营尽早的展开了炮击,甚至在距离战线大概还有1400米的时候就发动炮击,楔形队形进一步散开,然后开始行进间射击,细长的75mm炮喷出一道道火舌,数秒钟后,远处的阵地上就腾起一根根烟柱,不时有机枪巢或者迫击炮阵地被密集的火力掀翻。虽然攻击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但是持续不断火力压制将对方的机枪和其它前线支援火力压的太不起头来。而后面的步兵则纷纷在步兵战车的掩护下从运

  请收藏:https://m.16d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