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四十七章 跨过黑龙江_华夏海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穿着灰色军装的俄军。而另一支则是穿着绿色军装的东北武卫军。两支部队不知道对方的情况。只能通过震颤的大地和望远镜知道对方来了。而且来的人很多!

  面对即将展开的遭遇战,双方的选择却十分的不同,北洋武卫军首先停下来前进的脚步,先头营立即就地展开部署防线。虽然仓促之间无法构筑完备的掩体。但是绝大部分士兵还是利用有限的时间挖出了一个个或浅或深的单兵掩体。而工兵的弟兄们则帮助机枪组和迫击炮组构筑临时机枪掩体和炮巢。双方最多也只有半个多小时的时间,但是就算如此,位于一线的重火力组依然可以构建一个建议的半埋式掩体。当然了,这个半埋式掩体没有顶棚。不过也够机枪组的兄弟们藏身了。

  在先头营准备御敌的时候,两个跟进的营则开始向两侧迂回。建立两翼的阵地,一方面用于防治对方迂回包抄,另一方面则可以从侧翼压制对方的攻势。因为后接敌,所以北洋两翼的部队有更多的时间去建立阵地。不过总体而言,北洋陆军还是倾向于防守反击。虽说比较保守但是绝对实用,面对拥有机枪和火炮的敌军,贸然冲锋时绝对不可取的。

  相对而言俄国陆军更具有进攻性。不过这种进攻更显的有些鲁莽。或者说俄国陆军的思路还停留在用火炮压制对手,然后用人海将对方防线冲垮的层面上。如果说双方使用的都是步枪和架退火炮,在这种仓促相遇的情况下抢先发动袭击确实可以获得奇效。但是随着机枪和速射炮这类投送能力超强的武器的大量列装,人海冲锋已经显得相当落伍!虽然俄国人也知道火力支援的重要性,但是在仓促之间,实在不能指望素质低下的俄国士兵将武器完全调试好!

  “武器是战士的第一生命,在战斗中除了自己和战友,唯一可以信任的就是你手中的武器!”这是所有北洋士兵在第一堂武器保养课中所听到的第一句话,随着越来越多的技术装备的列装,如何在短时间内将手中的武器调试好尽快投入战斗成为了决定胜负的关键。

  一挺机枪并不像后世电视剧上那样直接摆好三角架然后放上强身就可以大杀四方,为了更好的发挥手中武器的威力,北洋对机枪的架设有一套十分严格的程序。首先在将三角架、机枪、冷却水和弹药布置到位后,射手要确定复进簧的张力是否合适,随后往冷却水套中充入冷却水。打开机枪机匣上部检查内部运转是否流畅,在确定无误后,加入弹带扭转曲柄将子弹上膛。最后才是调整标尺和瞄准基线。进行到这一步,仅仅是完成了机枪射击前的准备工作,随后射手还需要根据指挥官的命令试射来确定机枪性能无误后方可投入战斗。

  如此复杂的工作

  请收藏:https://m.16d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