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56章 以盐冒币_魔改大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喜爱无比,也难怪会在长安城中大行其道,备受权贵追捧了。

  实在是这东西看起来精致美丽,吃起来味道咸鲜,用起来也异常的方便快捷……这东西的重量精确的吓人,说一百枚就是一合,就是一百枚一合,丝毫不差!

  再加上价值直接与市间盐价挂钩,“玉、青、赤、墨”四种不同品质的盐币,互相之间的兑换价格很是清楚,十分便利那些苦于铜钱布帛沉重,携带起来不便的大户人群使用。

  仅一枚玉宝就值钱一贯,这可比扛着一串七八斤重的铜钱压的腰疼可要方便多了,以至于在权贵间都已经炒到了一千四五百钱还供不应求。

  也不知道究竟是那家高人,能不嫌繁琐的炼制出如此精美的盐币?

  之前运来的数十石盐晶折合盐币三百余万枚,不但稍稍缓解了坊间无盐的窘况,而且还极大便利了市面上的买卖交易。

  这种明显是模仿开元通宝铸就的盐币,实际上已经触犯了不得私铸钱币的唐律,一旦叫他发现……自然是不吝赏赐!

  皇帝陛下也很无奈,大唐施行钱帛兼行,规定交易货价超过十贯者,须得用布帛支付,但民间百姓用布帛者多,使钱币者少,更是有“不知钱”的说法。

  这都是因为铸币艰难,代价还极为高昂,能流入民间的钱币数量,远不足以供百姓使用。

  再加上哪怕从武德年间起铸发开元通宝,但受到时局混乱的影响币值始终动荡不安,民间对钱币的信任不足。

  百姓宁可用绢帛布匹、粟黍粮谷等保值物以物易物,也不愿持有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一钱不值的铜钱。

  所以盐币这种既具有绢帛、粮食等保值物的特性,又具备钱币兑换、流通特性,其本身又是百姓生活必需品,度量还很精确的“货币”一出现在市场之中,立刻就受到了广大民众的欢迎。

  特别是在目前盐荒的状态中,获得盐币的百姓最不济还能将此盐币当盐吃,算起来怎么都不会亏。

  所以“大罗盐宝”的出现,看似触犯了不得私铸钱币的唐律,威胁到了朝廷的权威。

  但实际上,它一没有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仅仅只是随行就市而已。

  二也没有私铸钱币,仅仅只是作为盐来“以物易物”而已,度量精确只是为了买卖和兑换方便而已……唐律可没规定说,盐块不能制作的大小太一致,也不能制作成钱币的形状吧?

  人家盐贩并未触犯任何一条唐律,还缓解了盐荒,便利了民间买卖,凭什么拿人问罪?

  所以说,大唐皇帝陛下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这帮盐贩“以盐冒币”的行为,为了缓解盐荒还不得不对他们大加赞赏,鼓励其贩盐救市的义举!

  说实话,李大大对这帮盐贩子卖个盐,还制作的这么精良难以仿制的行为感到外肾抽痛,你们有把盐晶雕琢成一枚枚盐币的功夫,多制点盐出来缓解盐荒不行么?

  也没见他们制作的精良一些,就卖的更贵一些啊?这帮人到底是图的什么呢?

  请收藏:https://m.16d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