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101章 方立功的谈话(八千字大章)_亮剑之敢死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话。

  这对于只是单一种植的百姓来说,如果真的把能把良种玉米给推广开,把黄豆和玉米混合的模式种在地里可以相得益彰,增加产量,并且提高我国军民的抗日粮食储备。

  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有更多的粮食可以支撑得起更多的脱产军人。

  这才是陈山河最想干的事情。

  自己从未来带回来的那一麻袋玉米种子,他当初以为只有100来斤,没想到只有200来斤。

  他当时压根就没觉得有多重。

  按一亩地用5斤玉米种子的数量算,这起码能种40亩。

  按照,这一款玉米种子亩产2000斤以上的条件,这可能有肥料的问题,如果没有肥料的话可能产量会少一些。

  但玉米本身,在农家肥充足的情况下,对于化学肥料的需求并不是很大。

  就算没有化学肥料,1000多斤的亩产量还是有的,如果再加上黄豆的话,亩产量也比现在这个年代亩产普遍100斤左右要强太多了。

  最重要的是种玉米可以使用坡地山地,当然如果有良田那就更好了。

  抗战时期山西人种的小米小麦,红薯,产量都不高,平均来说亩产量在50~120公斤左右。

  这个时期不要说土豆,这个时期的土豆非常小,结出来的土豆薯子,跟手指头脚趾头差不多大。

  因为种子一直以来有毒退化,导致个头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所以,土豆一开始刚传入我国是很有地位的,那都是主粮的地位。

  结果随着土地上土豆的薯毒越来越多,土豆的产量已经从刚开始的清初时候的主粮地位,一直慢慢降到蔬菜的地位,然后降到水果的地位,最后降到花卉的地位。

  能够把土豆种出两三个手指那么大的,那都是有秘诀的,很少人会。

  不过虽然少,但真的还是有人会。

  在河北一带地区,有一个村子会种那种大个两指宽甚至三指宽的土豆,据说这种技术传男不传女。

  这就是当时制约了抗日力量的重要的因素,粮食产量。

  陈山河的系统,也就是那个数据面板在前段时间终于出了任务,要求他建立一个根据地,而且是一个牢固的根据地。

  在系统给他输入的信息当中,让他知道。

  一个根据地必须要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

  那就是陈山河驻扎的大本营要有自保的能力,可以保存己方有生力量,立于不败之地。

  也就是,日军扫荡的时候来攻打你的大本营,打不下来,对你没有太大的伤害。

  如果一个动荡的经常落入日寇手中的根据地,那就不叫稳固的根据地,只能说是游击区。

  一个稳固的根据地当然是要有保存己方有生力量,立于不败之地的能力。

  你都被敌人赶着灰溜溜跑了,又怎么能说这个根据地是稳固的呢?

  第二个条件:

  根据地的百

  请收藏:https://m.16d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