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为何藏传佛教那么恐怖 [内蒙古藏传佛教旅游资源溯源]_苏荷门卫老王13 [五见小区门卫老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名分,以便往来行在,礼部以闻,故有是命,乃赐哈马剌失力僧衣一袭。后来,明英宗命“瓦剌僧人也克出脱里也为都纲,赐冠带僧衣等物”。

  1446年(正统十一年),瓦刺太师也先所遣朝贡灌顶国师剌麻禅全精通释教,乞大赐封号,并银印、金�袈裟及索佛教中合用五方佛画像,铃、杆、饶、鼓、缨络、海螺、咒施法食诸品物。事下礼部议。尚书胡�等以为无稽无旧例,请裁之。上曰:朕抚御外夷,……惟祖宗成宪是式,今也先妄求,既无旧例,岂可免徇,其勿与。

  明景泰三年(1452),也先又别为其国师三答失里,番僧撒灰帖木儿等奏求僧帽、僧衣、佛像、帐房、金印、银瓶、供器等项,俱不允。

  正统、景泰年间介入明蒙关系的番僧喇嘛更多。土木之变英宗被俘,也先叫“原来我每处做使臣的哈巴国师、哈者阿里平章”来辨认是否是真的大明皇帝。这里的哈巴国师就是喇嘛,时距元朝覆灭已经八十多年,似乎蒙古与西藏之间仍保持一定的联系,包括宗教人员的往还。这些喇嘛僧侣,一般为萨迦(花教)、宁玛(红教)等宗派。

  在瓦剌的影响下,兀良哈三卫、赤斤蒙古卫等似乎也还有藏传佛教的踪迹。

  1389年(洪武二十二年)明朝政府设泰宁、朵颜、福余兀良哈三卫,几乎同年,朱元璋颁《敕僧亦邻真藏卜》云“今特敕本僧,仍住持泰宁万寿寺”。张尔田指出:“案《华夷译语》有僧亦邻曾藏卜,乃住持泰宁万寿寺。《敕则》明初(兀良哈)三卫供养之喇嘛,盖亦红教也。

  赤斤蒙古卫都督金事且旺失加“奏请建寺其地山中,乞颜料及工匠。”

  瓦剌太师也先在景泰五年(1454年)被杀后,瓦剌逐渐变弱,后来又受到东蒙古的袭击,向漠西迁移,红教的传播随之逐渐消失,黄教慢慢兴起。

  三、格鲁派(黄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

  尽管蒙古地区当时还有藏传佛教势力的残存,但毕竟此时的藏传佛教没有深入蒙古族民间。“蒙古敬信黄教,实始于俺答。”

  1571年(隆庆五年),俺答汗受封为顺义王,与明朝政府结束多年的对抗,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同一年,高僧阿兴喇嘛就到蒙古地区传教。阿兴喇嘛会见了俺答汗,劝他如果阪依佛教,敬奉三宝,将如圣转轮王般遍地扬名”。俺答汗接受了阿兴喇嘛的说教,将其主要精力转向藏传佛教,一度向明朝请求经典与僧人。

  1572年(隆庆六年)正月,顺义王俺答向明朝“请金字番经,及遣剌麻番僧传习经咒”,次年再请“选得金字番经并剌麻僧为传诵经典”,由于明朝政府认为佛教可以“开导虏众,易暴为良”,于是多次颁赐“番经”,并派京中

  请收藏:https://m.16d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