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周代陈地历史地理与文化小记 文化地理_苏荷门卫老王13 [五见小区门卫老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青年男女幽会之地。《陈风》中出现的陈国物产有,�、栩、杨、梅、椒、麻、蒲、棘、苕、荷、菡萏等。

  三、楚系考古文化遗存

  陈地周代考古有淮阳平粮台、马鞍冢两处遗址,均为东周墓葬,墓葬类型属于楚系,但是受中原文化影响颇深:

  (一)中原文化影响

  陈地受中原葬玉文化影响较深,木质乐器发现较少,新出有陶乐器。淮阳马鞍冢楚墓墓室系夯土版筑,器物组合多玉器,陶礼器组合鼎、簋,与其临近中原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关。此外,陶器多罐则是受到淮河上游地区的影响。

  人殉习俗,本源自中原地区,是商周以来的传统,广泛存在于东周各诸侯国。春秋以后逐渐减少,而豫南地区春秋时期盛行,至战国中期的陈地仍存在。春秋晚期,江陵等地出现以木俑代替人殉,淮河上游地区木俑见于战国中期,中原地区东周墓则少见木俑。

  随葬器物组合方面,春秋时期,大中型墓以青铜器、玉石料器为主,小型墓以陶器为主,与中原地区相似。

  (二)楚文化影响

  楚系方国墓葬中型墓多随葬有陶器,为地方文化特色,战国时期,大中型楚墓多随葬大量漆器、陶器,与江陵地区相同,此外,此地楚墓随葬兵器,虽不及江陵地区盛行,但与中原地区相比则过之。

  从目前陈国铜器资料来看,西周中晚期,陈国的基本组合为鼎、簋、壶等器物,呈现出中原姬周文化的电箱特征。进入春秋以后,陈国铜器中簋类器物较少见,�却增多,这是楚文化礼器组合的影响。

  (三)铜器铭文所见陈国婚嫁

  陈国有铭铜器中,有十件反映了陈前后七次嫁女与他国的史实。其中两次嫁女于周天子,一次嫁女于沦(顿),另四次不明夫国为谁。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陈先后六次嫁女于它国,所适分别是卫、郑、蔡、息、周、鲁,夫方皆为姬周王室及其宗枝。

  可见陈国与姬姓诸国的婚姻关系,表明陈与姬姓诸国有特殊的关系。但是春秋后期基本已无陈与姬姓诸国的婚姻联系,可见楚对陈的影响已经逐步加大,同时也表明经历连年的战争,陈的地位急剧衰落。

  参考文献:

  [1]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中华书局

  [2]何光岳.楚灭国考[M].上海人民出版社

  [3]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考古四十年[M].河南人民出版社

  [4]马世之.河南楚文化的考古发现和研究.中原文物

  (作者单位: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中)

  请收藏:https://m.16d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