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大致在讲什么?_寺庙进门顺序及拜佛烧香原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皆本如来藏妙真如性。此见性,常位,亦即[分证觉],即于六十位修证过程中,分分断无明,即得分分见;是故《大般》中说:[十住菩萨犹见不了了。]意谓:十住菩萨虽有见性,但仍不能了了全见,是故,于此位中,尚非境界,而仍属比量智。

  3)证悟此即[究竟觉],亦是证道位,即为现量智。是故当知,所谓[悟]者,绝非[神秘]、笼统的概念,而是有具体之悟境、对象及内容的。且悟前与悟后,其人之三业,必然转变,有所不同;其转变即:越加清净、不贪染、有。而且当然不会因为悟了,而言行乖异、反常、狂妄、贪爱世间、恣行杂染(若如此者,则决非悟了,而是着魔,般末世众生愚妄不知,常以着魔为大悟!)

  持心戒:

  持心戒者,即是持佛戒。如佛在本经中说:[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一般的戒,都是指身口戒,不是心戒;而[佛戒]是心戒,故说:[摄心为戒],以摄心、摄念,令恶心、恶念乃至善念不起,名为心戒,是为如来戒。因为既要修[佛定],而不能光持凡夫、小乘[身、口]之戒持此戒者,于其持犯,即不能说要具多少缘,且其事成就如[前人命断]()、[离本处](偷盗)、[入胡麻许](邪淫)、[前人领解]()、[咽咽得罪](饮酒)等方结罪,只要起心动念有恶念,恶心生起,即是有犯,是故名为心戒。故欲修佛定者,须持戒,持心令无杀心、无盗心、无淫心、无妄语心,才有资格修习佛定。至于持佛心戒,于本经中则包含两大单元:

  1)四种清净明诲

  其心不杀不起杀心

  其心不盗不起盗心

  其心不淫不起淫心

  其心不妄语不起妄语心

  2)三种渐次

  除其助因除五辛

  刳其正性断除酒肉、淫欲(包括正淫)

  违其现业不缘六尘,旋元自归

  如是持佛戒,身语意三业清净,资粮具足,方堪修大定。

  修大定:

  此即所谓[全体起修]。所言[体]者,真如本体也,以悟得本体故,故得依此本体为[本修因](即[如来密因]),而进修首楞严大定。其次第为:

  1)具信解信解无上法,尤其是真;如前说。

  2)持净戒除在家者八戒,者戒、戒之外,尚须依循四种清净明诲、三种渐次,此则僧俗共遵者,如前说。

  3)严道场包括择地、掘地、净地、建坛、结界、庄严道场(含如法安奉佛菩萨像、供具、庄严具,如幢、幡等)。

  4)持心咒先持大咒以为结界,再持咒心,以为摄心入定。

  5)修大定以持佛心咒,得与佛心相应,入佛总持,三密与佛相应,得佛三密加持,速入大定。

  6)破五

  请收藏:https://m.16d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