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五章 学子净街_阿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叫道。

  “我还是那句话,身正气清,鬼神辟易,为什么鬼火不敢进书院,就是因为读书人心中的正气。”王继善摆摆手,一脸正色的道。

  他书读不好,考试考不好,难道连一个更夫都不能做到合格吗?所以,既为更夫,那就要踏踏实实的尽职责,不能因为一些个鬼火,就战战兢兢,这不是读书人的气度。

  而此时,盘香烧尽,正是亥时。

  亥猪时分,人定安宁。

  “阿黛,你留在书院里。”王继善叮嘱了一句,便拉开了同文书院的后门。

  手中的锣重重的连敲两下,表示二更天了。

  “二更天,春寒露重,添衣加被。”

  随后,王继善迈步出门,而果然的,随着人的活动,那些原来散了的鬼火竟又迅速的聚了过来。

  王继善此时却是昂着头,一步一步的朝前走,手中敲着铜锣,随后抬起头,冲着正飘近的鬼火,竭力的嘶喊了一句:“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而随着这话冲出口,那些鬼火好似被什么用力推开似的飘出去很远。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星辰!”

  见此情形,阿黛背诵了下面一句,她自然不能让老爹一人涉险,万一老爹要有个什么意外,老娘说不得要剥了她的皮的。

  一众书院的学子,见王家父女如此气势,那自是豪气丛生。

  不就是点鬼魅魍魉嘛,心中有正气,何须怕它。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宁采臣也跟了上前。

  “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接着是安修之。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是颜生。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是陆生。

  ……

  ……

  渐渐的,书院里的学子一个个的走了出来,在长长的街上,汇成了一股洪流。

  每一个学子,都正着衣冠,然后一脸肃然的前行。

  以王继善为首,以梆声为节,众人一句接一接的郎诵着正气歌。

  初时声音并不响,但随着书院的学子加入的越来越多,那声音竟成涛涛之势。

  而此时,那在空气中飘散的鬼火,在这一片涛涛之声中,那亮光越来越暗,最扣熄灭,然后成灰。

  原先空气中的阴郁之气也被这股子涛涛气势如扫垃圾一样清扫个干净。

  此时两边街上,家家户户都开了门,看着青袍白领的学子,以一种昂仰之姿,阔步走在青石板的长街之上。

  这是学子净街。

  “好,好,这方是我大齐的读书人。”这时,两鬓斑白的于老先生从屋里走出来,正了正衣冠之后,便也走进了这长长的队伍。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

  一代帝师,声音苍桑,而当他的声音加入了后。

  阿黛便看到一股子勃然之气,如同利刃一般的劈向空中的阴郁。

  阴郁之气如潮水般的退散了开去,云破天开。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县太爷不知何时换上了学士服,同于老先生还有王继善一起,三人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凤檐读书台,古道照颜色。”

  …………

  整个队伍从同文书院走到县衙门,再到钱塘门,又绕到清波门,所过之处,鬼神辟易。阴郁之气,一扫而空。

  此时,虽是夜晚,但是阿黛却有一种拔云见日的感觉,那长毛的月亮此时清亮如洗,月华挥洒,清透明析。

  而借着这股子脖然正气,阿黛感到自己的气机也特别的清明,不用诊脉,阿黛便看到自家老爹原来南方火星相上的网状物已经消失了。

  老爹的病好了,应该说是心结已解。

  只消再补补身体消失掉的元气,要不了多久就能痊愈了。

  胡婆婆果然神奇,她让自家老爹打更,机缘就在此一刻!

  ……………………

  感谢寂寞疯人院的桃花扇。

  。

  请收藏:https://m.16d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