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13章 出兵,抢妹子去!_抢救大明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室历朝历代都是有的,但是将这些人圈养在边疆重镇,明朝却是独一份了。

  中国的北方、西北边疆本就不怎么富足,根本就不是养人的地方。特别是那些聚集了大量战士的边疆重镇的供应就更加困难了,再圈那么多好吃好喝的闲人,必然会加剧这些边疆重重的粮食供应压力,而且也会让有限的社会财富向这些不能战斗的特权阶级集中。从而更加恶化边疆战士们的经济处境......

  可以这么说,如果明朝能把封在华北、西北等地那些混吃等死,啥也干不了,啥也不许干的宗室迁走。那边军的战斗力一定可以上几个档次!

  因为这些人迁走之后,各个边疆重镇立即就能多出一大笔可供分配的巨额财富......只要把这些财富分配给能战斗的人,大明王朝马上就能得到十几二十万可以拿来续命的精兵。

  跟着逆子学了几十年“皇帝秘籍”的朱由检当然知道边镇边军其实也是一桩买卖——光靠忠义不行,必须得让边军们有利可图啊!

  所以他住进大同的代王府后,立即就开始迁移代王府一系的宗室了——代王和下面的八个郡王全都“自请撤藩”,那么朱由检还有什么客气?全都恩准吧!

  上面的藩王、郡王都撤了,下面的将军、中尉还留着干什么?都收拾东西跟着走吧!

  所以从崇祯元年六月下旬开始,大同宗室的大搬迁就开始了。

  到七月初的时候,搬走的其实并不多,但是大同的市面已经大变了。因为没有搬走的宗室也没闲心逛街了,全都在准备搬家呢!

  另外,针对宗室的土地清查已经完成了。拢共清出一百二十几万亩土地,其中三分之一是被侵占的军屯。

  朱由检拿出了其中的一百万亩用作帐前骑士的职分田,并且开始招募勇士。

  此外,对大同镇军的整军也开始了。

  整军先整饷,朱由检先给大同军镇定了军饷,屯粮、民运粮、折色银、京运银合计定了150万两——其中屯粮、民运粮的数量是固定的,和粮价无关。而原本的盐课用辽饷替代,并入了京运银。

  至于部费、克扣什么的,呵呵,朱由检现在就镇在大同,下面的人自己掂量着办就是了!

  而这150万两军饷,则用来供养五万额兵,也不分什么主兵、客兵,只有大同营军。五万兵额分给了10个参将和总兵本人。其中8个分守参将,分别驻守大同镇八卫。一个镇标参将,直属大同总兵官。还有一个是巡标兼大同守城参将,由巡抚衙门管辖。另外,大同总兵还能得到一定的兵额,用来供养自己的家丁。

  其中8个分守参将都有4000兵额,镇标参将、巡标参将和大同总兵各分6000兵额。

  而兵额并不等于实兵,

  请收藏:https://m.16d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