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1章 我们都是改革家_抢救大明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场新政的第一件事,就是允许,不,是鼓励本地人当本地官。

  朱大太子才不怕下面的文官和地方士绅勾结(用外地官就不勾结了?不勾结能做官?),地方文官要贪赃枉法,自有都察院的御史去抄他们的家——现在御史们反贪可以提成,劲头可足了!下面的官尽管去贪,最后八成都是朝廷的......

  如果他们想造反,克难新军也不是吃素的!南京的武勋世家都扑了,江南士大夫就别多想了,造反也是送人头。

  当然了,朱慈烺的直辖区地盘不大,也是他不担心本地官和本地绅勾结起来割据的一个原因。南京到上海的距离才七百里,以克难新军的行军速度三四天就能赶到。用600里加急传递消息也就一天出头能到了,在这种情况下,割据作乱都是不可能成功的!

  所以罗大公现在就放了上海县令兼同知上海商埠——上海商埠就“长江口口岸”,知事是由上海通商外交大臣兼任的,大臣的人选还没定。而同知(副职)则由上海县令罗大公这条地头蛇担任......这个职位可比上海县令本身还重要!真要干好了,十年阁部封疆是完全可期的!

  因此罗大县令已经下了决心,必须当十年的好官能吏,等当上了阁部封疆再去贪,还得小心一点,不能让纪坤这样的酷吏抓到把柄......

  “千岁爷,”劲头十足的罗大公听到朱慈烺提问,马上就开始献计献策了,“臣觉得我大明的文官官职,应该分为朝官和幕职官两种。

  所谓的朝官并不一定要在朝为官,而是必须由朝廷委派的官职。比如县令、县尉、主簿等员。

  而幕职官,则是可以由州府县自行招募任用的官职,也包括原来的吏员。”

  “好!这个提议好!”朱慈烺连连点头,“是该给地方官一些人事权,要不然也指挥不动啊......不过也不能换一任地方官就把下面的幕职官都撤了,得有个额度。

  另外,幕职官也得有个升迁的途径,干得好,也能升到朝官。你们回去再好好商议,拟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

  “臣等领旨。”

  朱慈烺又将目光转向了黄宗羲,“太冲,你是榜眼,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黄宗羲从没有想过自己当了榜眼竟然还会郁闷,但是一想到罗大公这个小人事事都占先,连献计献策都是头一号,心里面就不是滋味啊!

  不过他还是打起精神,努力奋斗,要不然连官都有可能当不长久!黄宗羲起身回答道:“太子殿下,臣觉得幕职官的招用也不能全由上级的朝官说了算,也该有个考试录用的办法。朝廷刚刚取消了举人功名,地方士绅一定有许多不满。如果能适时推出一个幕职官的考试办法,一定可以收获不少人心。

  另外,幕职官不是朝官

  请收藏:https://m.16d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