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75章 我们要碾压东虏!(求月票)_抢救大明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由兵部考功司管。

  目前掌握武卫司的是从山东回来的李若琏。

  锦衣卫还和原来一样,是个特务组织,由朱纯杰控制。

  而上直卫则是个管质子的衙门——朱慈烺还是部分采纳了《谏封建议政疏》中的建议,实行“官府者官府之,封建者封建之”的政策,对于暂时没有能力实行流官管理的地盘,采取分封藩主(内藩,臣服大明的藩属国称为外藩)的办法加以控制。而受封的藩主,就要交出人质,通常是质子,到了南京、武汉后,就授予一个上直卫的官职养(控制)起来。

  而藩主的称号,目前暂时了节度使、宣慰使、镇守使、藩王、藩国公、藩侯和自治市议事局——这个议事局是个“集体藩主”,不是由自然人,而是由一个集体共同担任藩主!

  可别以为这种看着像议会民主的制度是朱慈烺从后市抄来的,朱慈烺现在是皇上,才不会喜欢议会什么的呢!

  这个“议事局”在明朝万历年间就出现过!是明朝“原生”的制度,出现在徽州,是由一群闹事抗税的士子成立的。起因是徽州府的首县歙县单独承担了一笔9000匹的“人丁丝绢”(每年都要交),交了200年都没事儿,结果到万历年间闹起来了,六个县互相甩锅,谁都不肯交税,万历下了圣旨协调也不管事。

  为了一年几千两税收的屁事儿,徽州六县大乱,官府也随之瘫痪。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士绅组织的议事局,维持徽州局面,并且代表徽州民众和朝廷讨价还价......不过这个徽州议事局并没有一直开下去,在和朝廷的户部达成协议后,就自行解散了。

  不过纪坤、黄宗羲、顾绛、王夫之他们都知道徽州议事局的事儿,就将之当成了“先例”,夹塞进了《再谏封建议政疏》中——这封上疏是朱慈烺让他们上的,目的是让他们几个“有思想”的家伙提出一个“封建之”的法度草案。朱慈烺就可以拿着进行修改,然后颁布施行。

  而这个“议事局封建”的夹塞,也没有被朱慈烺剔除,因为朱慈烺需要用它去解决澳门问题......这也是个让人头疼的事儿!

  不过和今天洪兴皇帝要和几个手下讨论的北伐问题相比,就不值一提了。

  “皇上,宁远之战必胜,但多尔衮未必会出兵救援。”吴襄对朱慈烺道,“而淮上、山东诸军西上,则必败!”

  朱慈烺是不大相信吴襄的军事水准的,他又看李岩。

  李岩道:“陛下,我必胜则虏必败!以多尔衮、多铎之能,会打必败之役?”

  “可是......”朱慈烺想了想,“关外是东虏老家啊!其焉能不顾?”

  吴国勇插话道:“皇上,您认为我军取宁远一城就能夺了东虏的关外之地吗?”

  “这......总是能阻

  请收藏:https://m.16d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