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一章 计算_重生之三国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公元357年,汉延康年间,东汉最富饶的州牧之一荆州中,一座私家书院拔地而起,这座书院的建立,标志着东汉时期的教育从国有转变到了民营,书院低廉的学费,吸引了不少仕子前来报名求学。

  司马徽,这个变相讹诈了我不少钱财的所谓的隐士,引荐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好友,前来书院执教。

  崔州平(孔明好友)来了,石广元来了,孟公威来了,黄承彦(诸葛亮的岳父)来了,这些闲云野鹤,在司马徽的游说下,兴高采烈的来到我三余书院执教,荆州八子中,更是4人慕名而来。

  师资力量雄厚的三余书院,一时间风生水起,三余书院所教之学,可谓是诸子百家样样俱全,诗,书,礼仪,春秋,军,医,技,孔,孟,数,除了四门主课外,其他的科目都是可以选择的!

  针对性极强的教学科目,让前来求学的学子大呼过瘾,如此自由的科目选择,在当时的书院来说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

  学分制也是三余书院的一个特色,每个学生必须遵守学分制中的规章制度,只有在修满一定学分之后,才能在三余书院完成学业(毕业),这学分制的建立,更是让学子们感觉到了自由的选择空间。

  我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让三余书院,成为今世的大学城,这三余书院属于公私结合的性质,荆州财政补贴的学费,也让一些家中贫穷,交不起学费的穷学子们大大的舒了口气。

  谁也不想因为家中贫寒的原因,错过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求学机会,毕竟三余书院的师资力量是有目共睹的。

  在我高福利,高薪俸,高收入的三高政策的吸引下,大批先生前来应职,其中就有这个时代医数最为出色的华佗,以及这个时代的发明家马均,当这两个人的名字出现在前来应聘的先生的名单中时,我的眼睛都直了。

  这两个人可是在三国时期鼎鼎大名的任务,华佗不用说,这个时期,医术除了张忡景之外,华佗的医术是最高的,至于这个马均,诸葛弩就是经过他的手改良的。

  虽然这两个人现在很年轻,还未崭露头角,但是先下手为强,我可不希望错过这么一个招募他们两个的好机会。

  华佗当仁不让的成为了医科的第一把手,而马均自然是成为了技科的第一把手。

  每学期为半年,分有寒暑假,三年学完之时,学分修到者,由司马徽亲自颁发学业证书,司马徽的名头,在东汉后期读书人中,是非常响亮的,这些学子们,有一大部分的人都是冲着司马徽的名头来的。

  至于学费方面,我完全是按照前世大学中学费的标准来制定的,一年两个学期,每学期所需学费十两,这十两银子对于那些大户人家的学子,或者是那些普通百姓的学子们来说,自然不算什么

  请收藏:https://m.16d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