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45章 艰难的乾祐二年_汉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预期的,秋粮难以丰收了。

  所幸,刘承祐君臣,在此次在大规模的蝗灾中,态度坚定,行动坚决,挽回了不少损失。刘承祐还亲自下乡视察,勉励官民,安抚人心,刷了一波威望。

  仅半个月,京畿以及受朝廷威严辐射较重的中原诸州,蝗灾便得到了极大的遏制。各地节度、防御、团练、刺史,陆续上报,捕蝗成果。

  比如刘承祐的老丈人,邺都高行周、兖州符彦卿、郓州折从阮,三家共捕蝗近十万斛。加上其余各州的捕蝗数据,粗略一算,竟的五十余万斛。

  闻之,刘承祐还自嘲一般地说,上天赐朕粮五十万斛,当亲赴道宫祭奠告谢。还说做便做,这大概是刘承祐为数不多的“迷信”行为了。当然,这也算是苦中作乐,毕竟,蝗虫又岂是那么好吃的,且如此多的虫子,对庄稼的毁坏程度,可想而知。

  以蝗虫之故,今岁的夏收进度大大的被拖慢,而夏税的征收,也拖到入秋。等到秋分之际,各地受灾情况以及税收情况,方有个粗略的汇报。

  结果当然让人开心不起来,大汉的臣民们,又要饿肚子了。

  饥民纷起,刘承祐很想下令开仓放粮,但是,最终他还是沉默了.只下了一道委婉而暧昧的诏书,着各地官府,尽力救济、安置灾民,勿致流散,窜于外州。

  然后,各地多有民乱,对此,朝廷的态度则坚决得多,凡有为乱者,全力镇压。很冷酷,但是为了保证秩序,以及免生更大的动乱,不得不如此。

  当然,对于开封近畿,刘承祐还是自牙缝里挤出了一些粮食,用以赈济。并且明诏,晓谕天下,号召大汉臣民,共度时艰。而刘承祐在宫中,也穿起了麻衣,将汉宫内仅有的少许光鲜饰物,尽数收起。对于京内,有奢华浪费的官员将吏,尽数申饬、查办。

  同时,预估到了粮价的上涨,对于那些囤积居奇,大发国难财者,有一个算一个,尽数拿下法办。

  勉强算得上幸事的是,与南唐和议之后,淮河解禁,两国商贾互通往来,新旧榷场大开,江淮之粮北运,未成阻碍。南唐商旅,贾粮北上,贩与中原,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原粮荒。同时也造成了,大汉钱货外流。

  刘承祐虽患之,但与肚中的饥饿相比,身外之物,也算不得什么,只是大汉的士民百姓,更穷了。

  从国家层面,刘承祐也主动向南唐购粮,拿出了不少的诚意,以北方的牛马驴羊相易,甚至给了一千匹战马。要知道,即便处于北方,苦于马匹来源,战马对于大汉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稀缺的战略物资。

  果然,南唐那边,李璟很大方,朝臣很开心.倒是韩熙载,做着最后的努力,提议唐主发兵北伐,然后被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毕竟两国才交好不足数月,和平来之不易

  请收藏:https://m.16d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