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浅析宝鸡社火的原始宗教信仰和禁忌】 宝鸡社火_苏荷门卫老王13 [五见小区门卫老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炮、搭红迎接。社火队伍进庙后会打鼓敲锣热闹一番,然后拜神,拜神时“黑虎”、“天官”、“财神”、“关公”等角色都要把道具胡子卸下,因为社火人物装扮好后,就预示着神灵附体,此时卸下胡子表示自己还不是神,以体现对神灵的尊敬。去邻村游演也要先去大庙里敬神。

  上香烧裱时还要唱敬神曲,社火队伍进村游演,要去各家“踏庄”驱邪,住户以放鞭炮表示迎接,如果遇到家中有小孩生病,就会“过关”(驱邪求平安的一种方式),黑虎、灵官、关公等神灵人物跷尿臊(抬腿从孩子头上跷过),或关公给孩子眉间点朱砂,这样预示神灵已经保佑孩子。住户要给社火队搭一块5尺长、4寸宽的红布表示谢意,或者给几元钱或一盒点心。

  每年耍完社火回到本村要去庙上“谢将(神)”,“谢神”时装扮的角色也要取下道具胡子,以示对神尊敬,向神像上香、磕头、烧裱后,再卸装。有时社火头还要唱:一谢天来二谢地三谢空中过往神。谢过神后,此次社火游演即算全部结束。

  不难看出,社火游演时对神灵的尊崇,与人类早期的原始信仰观念直接相关。“早期的人类,总是不能把自己和大自然分离开来,并因无法驾驭它而把所有的自然力都当作一种超凡的神力加以崇拜”。因而“社日”也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一个盛大的节日,社日祭祀的对象是社神,即土地神。“但是,由于历史的发展和社会条件的变更,‘社日’的祭祀仪式早在元明时代就已经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社火表演便主要不再呈现在‘社日’仪式当中了”。

  2对生命力的崇拜。人类早期,恶劣的自然条件和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需要强健的体质延续生命,人们对生命力和生殖的崇拜,产生了以健壮、雄伟为美的原始审美感觉,而农耕经济又成为这种审美感觉的适宜土壤。宝鸡社火在装扮、内容和游演阵势上都以其粗犷、劲健、雄伟让人感到气势磅礴,心灵震撼。宝鸡陇县独具地方特色的挈社火,又名背社火,“挈”在当地意为把东西背或扛在身上,也就是将装扮的人物用硬木支架固定在身上,背负进行游演,以肩扛背负体现人的身强体壮,力量大。挈社火以背人数目分为单芯、两芯、三芯。单芯指行走角色背一人,两芯背两人,三芯背三人。背的人物越多,也就显示这个社火会的人强壮有力,所以也只能让身体好的青壮年男子来背。另一方面,宝鸡社火装扮内容大多是神仙天将,历史人物,戏曲故事等,以英雄角色居多,人物威严勇猛;社火队出行,都会有身强力壮的开道人和指挥人,加上锣鼓队、仪仗队,护卫队和社火队,人数有时多达三、四百

  请收藏:https://m.16d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